
古时婚礼又被称为“六礼”。
所谓“六礼”指的是说媒成功后的六个程序:纳采(双方碰头)、问名(询问女孩的名字用以卜算)、纳吉(将卜算结果告知对方)、纳征(送聘礼)、请期(定日子)、亲迎(迎娶新娘子)。
有没有发现,上述六礼,几乎可以说是延用到了现代,中华文化真是一脉相承。
今天我讲一下唐朝“亲迎”的流程,可能不够准确,但差不多就是这样了,这是我多年前为了写小说整理的。
一,新郎骑马至女方家,吟催妆诗。
二,接到新娘后,新娘方往往会集中一大批人,挡在道上要买路钱,称“障车”。这里新郎不仅要表示自己有财,还要很有才,也需吟诗一首,称障车文。
三,当新郎把新娘接回去后,新娘一方的女子还要用棍棒打新郎,煞煞新郎的威风,不让他今后欺负新娘。称“下婿”。【这一习俗也有说是在回门当天干的】
四,新娘下车,但脚不能沾地,所以新郎家要准备几块毯子,轮流铺在新娘脚下,直到新娘进入屋子,称“转席”。接着新娘子在房门口要从摆放在那里的马鞍上跨过,或在上面坐一坐,取平平安安的意思。【也有说是进入青庐时坐的】
五、就是拜堂了,唐时是女子用团扇遮面,然后新郎吟“却扇诗”却扇,然后拜堂,怎么拜堂没有百度到,是不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之类,不得而知。
六、是最重要的环节了,洞房,唐时结婚当天,新人不能住进房子,必须住在屋外用青布幔搭建的帐篷,谓之“青庐”,也称百子帐。进入帐子后也有两个习俗,一结发之礼,男人剪左边头发、女人剪右边头,然后绾在一起。二就是合卺酒。接下来的事,当然是关灯了,哈哈~
唐朝结婚真是处处显示了文化气息,催妆诗、障车文、却扇诗,没点墨水真是连老婆都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