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第一次听到最“重”动画的时候还很疑惑,动画这种东西还能够称重吗?
怕不是称象的曹冲都要直呼内行。

后来才知道,这部动画是由1万多幅版画(石膏板)制成。
工序复杂、工程繁琐,是以,才会重达二十吨以上。
但是《夏虫国》的优秀,从来都不是因为它的“重量”。

在分享这部动画的剧情之前,笔者首先要介绍一下片头出现的花样射箭姿势。
首先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这种姿势射出来的箭矢力度平平。
于是他们就得换一个。

这种姿势的射箭高度又不够。
于是他们再换。

这一种的高度倒是够了,但力度上稍显弱势。
于是便诞生了下面两种姿势。

然而,这些士兵终究是太菜了。
真正的神射手还得看我们将军。

用力到出框。

看到这里,或许大家会有些好奇。
这些人搁着射半天,到底在射什么呢?
这一处是片头,也是导演埋下的一个伏笔。

将军和士兵的攻击对象,就是海面上这只像虫又像鱼的怪物。
有关这处伏笔,笔者先卖个关子,在最后讲解《夏虫国》时,放在一处解读。

听过“夏虫不可语冰”这个典故的人,一看到《夏虫国》这个名字,就会了解这是怎样的国度。
夏虫国依靠南海,这里的人春生秋死,从未见过寒冬。

对他们而言,冰是最珍贵的东西。
然而在这个国度,没有人见过冰。

此时,有一位年轻的将军站了出来。
他决定去寻找传说中的冰。

来来来。
笔者给这位将军一个英雄的特写。
主角就应该有主角的待遇。

将军的雄心壮志,吸引到一个智者。
智者的出场方式十分有格调——坐着鸟从云雾缭绕的远方飞来。

如果非要挑刺的话,就是智者的头发有点少。
扎着的小揪揪看起来甚是“萧索”。
或许,这就是聪明的代价吧。

除了智者之外,主角团还有一个武力值代表。
他挑着水向观众走来。
相比较智者感人的发量,武者的发量甚是惊人。

虽然这位武者带着大耳环、金手镯。
但他是一个勤勤恳恳的打工人。
每天出最大的力、挑最多的水。

三人相聚之后,纷纷叩首相拜。
这一拜,就给爹妈拜出了两个崽崽。
成年的大崽崽。

很多观众都只在乎他们三人组团。
笔者不一样,笔者只在乎他们发量的多少与智商的高低成反比。
只要细细观察,就能够发现:武者的发量>将军的发量>智者的发量。

智者告诉另外两人:夏虫国没有人发现冰的存在,说明夏虫国没有冰。
他们想要找冰,就需要出海;
而出海需要大船。

夏虫国的西方有最古老的森林,那里生长着最古老的树木。
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能够建造大船的材料。

有关找树和造船这一段的刻画十分有趣。
这一段的剧情占据了动画近一半的篇幅,很多人认为这是导演没能够把握剧情节奏,一味地炫技。
其实暗藏了另一层含义。

从他们寻找树木的场景刻画中,很容易就能推算出当前的季节。
此时花草初兴、含苞待放,蝴蝶纷飞其间。
这是春季特有的景色。

而逐渐开放的花朵,代表着时间逐渐流转至夏季。
再看此时主角三人组的状态。
武者走着六亲不认的步伐。

虽然迈着大步,却节奏缓慢。
再观之三人悠闲的神情。
显而易见,此时的他们并不着急。

这一段剧情,有很多关于时光飞逝的暗示。
如相继绽放的花朵、色彩不再明艳的蝴蝶。

如缭绕的烟雾;
以及迁徙的象群。

还有化烟的仙鹤。
这都是导演用于表达时间流逝的意象。

而当三人找到神木之时,此时已经鲜花明艳。

天空一道惊雷落下,标志着时间正式进入夏季。

如果说,春夏秋三季分别对应着人类的年少、强盛、明悟三个阶段。
那么动画中所描绘的,三人在春季漫无目的地寻找神木;
对应的便是少年时期,人们散漫地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到了夏季,也就是人生的强盛阶段。
主角们在数次试错后,终于找到了目标(神木)。
告别悠闲,彻底进入忙碌期(砍树、造船)。
这里附赠智者找到人生目标的表情。

以及武·砍树人·者努力打工时的表情。
武者:刚把爹!!!

打工人累瘫.jpg

打工人又支棱起来.jpg

而当他们砍下神树、造好船只之时。
时间已经到了秋季。
(泛黄的叶子指代秋季)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也是人生告别奋斗阶段,进入瓶颈期的时间段。
正如主角三人的目标一样,他们要做的就是找冰,而人们要做的就是明悟。
笔者实名羡慕,主角他们在这个时间,已经拥有了“房船”。

笔者到这个时候,不说房子了,说不定连房车都无。
导演特意将船设计成住宅的模样,也是对应着现实大多数人的目标——买房。

然而买房之后呢?
人生就再也没有目标了吗?
至少故事中的主角还有新的追求——找冰。

在寻找冰的路程中,他们遇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天是海,海是天”。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象征航程遥远。
海天相接。
对应月亮的阴晴变化,将时间感和空间感糅杂在一处。

其二是暗示找冰的出路。
对应片头:那些士兵明明是向天射箭,但箭矢却落入海中。
那么,他们头顶的,究竟是海,还是天呢?

第二个关键词:“无常”

无常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命运无常。
意味着他们的寻冰之路不会顺遂。

其二是指他们的死亡之间已经到了。
人们一提到“无常”,首先联系到的便是阴曹地府。
认为它的出现象征着死亡。

主角三人团都是夏虫国的人,春生秋死。
如今,已经到了他们死亡的季节。
而无常使用的攻击方式,也都是杀招。

无常的杀招十分有意思。
是火焰和凤凰。
而这样的组合出现,往往都意味着——涅槃重生。

主角三人的确是死了。
但是他们,也获得了新生。
第三个关键词:“蓝色的沙漠”

无常带来的新生并不是磨难的结束。
而是新的磨砺。

水是生命之源,但广袤无垠的海却是蓝色的沙漠。
因为篇幅有限,导演将这种绝望感具象化为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护法天神。
将军三人逃脱了死亡,违背了夏虫国的天道法则。
于是,四大天王出现,给他们阻挠和磨砺。

之所以将之成为磨砺,是因为这四位天神明明大显神威,却没有伤及将军三人组的性命。
正对应了那句:“天无绝人之路”。
天衍四九,留一线生机。

西方广目天王手中的龙。
就是将军三人的一线生机。
也是这条龙,带着他们逃出生天,从秋水之井一跃而出。

秋水之井,就是武者寻找冰之前,每天都挑水的地方。
也就是说,兜兜转转,三人又回到了夏虫国。

此时的夏虫国隆冬已至。
将军,终于看到了冰。

秋水之井,在动画中的出场次数并不多,却是动画的题眼。
《夏虫国》的故事,源于《庄子秋水》中的一段话: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而这部动画要表达的核心,也正是这一段话。
人类受限于空间、时间、学识的束缚,让他们的认知产生了固有局限性。
于是才有了“夏虫不可语冰”。

秋水之井的名字取自《庄子·秋水》,而井的形态,则是源于“井蛙”。
动画的最后,三人如井蛙一般,从井中一跃而出。
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原来夏虫国本身边有冰。
跳出秋水之井,却依旧置身于井中;
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从未有过终点。
最后的结尾,既是结束,也是开局。

在夏虫国都城的牌匾之上,上书:泱泱大国。
结尾时再看这四个字,可谓是讽刺至极。
连一年四季都不知的人,却自诩为泱泱大多,多少沾点晚清政府的味儿了。
《夏虫国》除了本身的立意之外,它的剧情节奏也十分有意思。
春秋二季的篇幅十分长,对应着人生漫长而悠闲的成长阶段,以及处于瓶颈期度日如年的中年阶段。

而最为繁盛忙碌的夏季,则是韶华易逝,篇幅极短。
画面中的很多场面也映射着现实,如向房子一样的船,意指大多数人买房的目标;
深究之后,就能发现,这部动画能够入围多个国际奖项其实不无道理。

它的叙述方式简单而直白,即便是不知道“夏虫不可语冰”的人,只要是认真看,也能够明白一二。
然而它的立意却十分深远,表达方式有着中国特有的婉约含蓄。
人类的认知从来没有穷尽之时,即便是见到了冰的夏虫,由怎知自己依旧不再井底呢?
要知道片头部分,那些人拼命向上射出的箭,可是落在了秋水之井的水面。
这里补充一个“暖知识”,动画中的智者形象为墨家形象,有着绝佳的工艺和木艺,所以能够造船(船也是这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