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兵变前奏
张学良带领的东北军与杨虎城带领的西北军不愿与红军开战,私底下和红军达成休战协议。蒋介石不顾国内联合抗日的强烈呼声,无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犯的现实,坚持要对西北红军进行第六次围剿计划。张学良在12月11日晚上十点召开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席会议,决定发动兵变,逮捕蒋介石和他的僚属。 总司令被捕
蒋介石在临潼被捕,成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阶下囚。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救国要求”及与红军联合抗日宣传遭到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与此同时,由国民党制造的不实谣言却在国内外疯传。但很快,谣言不攻自破,公众逐渐了解到真实情况。在蒋介石被俘的消息传来后,南京就开始了争夺政权的阴谋活动。同时,总司令在被俘以后不久就开始认识到,他的最大“叛徒”也许不在西安,而是在南京。于是蒋介石立即开始以十分精明和现实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
蒋、张和共产党
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在听到事变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了联席会议,支持张学良的八点纲领和参加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在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五日之间,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共产党举行了频繁的会谈。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甚至还主张让他回到南京去担任领导,这样实现抗日民族阵线才有希望。在会谈后,蒋介石亲自保证不再打内战,并达成协议,联合抗日。

【体验看法】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共产党主动要求停止内战,主张联合抗日,并对国民党做出了退让,彰显了共产党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民族利益为先,以人民利益为先的大公无私精神,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争锋相对”
蒋介石从西安返回南京后,运用了一系列复杂的手腕实行了与共产党的和解措施,包括撤销剿匪总部、取消新的围剿计划等各种命令和决议。斯诺认为蒋介石这样做,既不降低他本人或南京的威望,而又能够同反对派和解。最重要的是,这也是他从西安事变中对自己权力结构中的深刻裂痕的一种消除。 友谊地久天长?
国共两党合作后,国民党对日态度趋于强硬,而苏区也脱离了长期孤立状态,双方小小恢复了交通联系,大批年轻人前往苏区学习工作。国民党也放松了对共产党的监视。共产党为了建立统一民族战线,在形式和名称上作了一些让步,但始终没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革命的基本原则。两党关系趋向缓和。

红色天际
斯诺在本书的最后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了评析,他分析了共产党在1927年以后没能赢得政权的原因,共产党在十年内战中的政治经验以及共产党对未来局势的看法。最后斯诺认为尽管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会遭受挫折,但是它最终会获得胜利,原因在于产生于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利因素。
【体验看法】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毫不隐讳地预言了中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这预言其实来自于他客观的判断。红星为什么能够照耀中国,是因为斯诺通过到陕甘宁边区实地采访、跟随参加部分战斗、接触中共领导人等系列活动,亲身感受到了“东方魔力”和“兴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