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说到,自2015年起,瓷砖行业因环保提标、供给侧改革,导致全行业产能萎缩。行业头部企业蒙娜丽莎,却逆势而行,不断扩张产能。
这就是第3点投资逻辑。
投资逻辑3:产能扩张
蒙娜丽莎的产能扩张分两种方式,一是内生增长自建产能,二是外延收购。
自建产能:
2018年4月,蒙娜丽莎与广西藤县政府开展合作,准备进入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建设陶瓷生产项目,最初拟投资金额为10亿元。
项目拟新建10条高端生产线,产能720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建设期从2018年9月-2021年8月。
2018年5月,蒙娜丽莎董事会将项目投资金额增加到20亿,增设一个研发中心,包含1条研发生产线(总共变为11条生产线),预计总共新增产能8822万平方米。
之所以新增10亿元投资,据公司说明,主要是因为引进高端智能设备,导致设备采购额增加;另外则是为了适应国家不断提高的环保、安全、消防标准,调整了原有的建设规划(可见环保的花费不小)。
藤县基地正在逐步完工。2019年12月,有2条生产线完工,进入点火温窑阶段,之后是设备调试和试产。2020年4月,又有2条生产线完工并试产。
按项目规划,藤县基地将在2021年8月全部完工,到时会合计增加11条生产线,新增产能8000万平方米(不包含研发生产线)。
并购产能:
据2021年1月最新公告,蒙娜丽莎将收购江西高安市的普京陶瓷。
高安市位于江西南昌的西侧,同样也属于国内成熟的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拥有丰富的陶瓷原料和陶瓷产业配套集群。
公司收购普京陶瓷的意义,一是为了丰富瓷砖品类,利用普京生产特定产品,既弥补品类的不足,又形成规模优势;二是优化产能布局,用较低的仓储物流成本辐射华东市场。
普京陶瓷有9条生产线,年产能4000万平方米。收购和增资完成后,蒙娜丽莎将持有70%的股权。
待普京陶瓷收购完毕,加上藤县基地完工,蒙娜丽莎的总产能将达到2亿平方米(原产能8000+藤县8000+收购4000)。
这个产能级别,将与国际巨头,世界第一的莫霍克工业相当,并超过世界第二和第三的泰国SCG陶瓷集团、墨西哥Lamosa集团。
再看国内,年产能超过2亿平米的好像只有一家,是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公司,拥有4座生产基地,13个陶瓷品牌,60多条生产线,同属国内陶瓷第一梯队。
我们估算一下,2019年蒙娜丽莎产量约8000万平米,2022年可能达到2亿平米,就是2.5倍。
保守一点,假设藤县基地进度不及预期,或者新增产量不能完全消化,那么2022年产量也将翻倍,收入和利润也有希望翻倍。
接下来,我们重点要关注的,就是藤县基地的进展,收购产能的释放,以及新增产能是否能顺利转化成销售额。
说到新增产能的转化,就要涉及陶瓷行业的销售模式,我们继续往下看。
投资逻辑4:工程渠道加速,地产竣工回暖
陶瓷企业的销售,有两种渠道,一是经销渠道,一是工程渠道。
2019年,按收入算,蒙娜丽莎经销渠道占60%,工程渠道占40%。
经销渠道,是与各地的经销商合作,直面个人消费者,基本属于零售性质。
对于个人消费需求,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不再只关注瓷砖的价格,而是更加追求品质、美观、甚至独特的格调。同时,现在年轻人时间更少,很少有时间精力货比三家、精挑细选,又习惯了网上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