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市铧子镇北孤家子村(现在合并到形相屯)和柳河子镇砬子寺村,中间有一南北走向的山脉叫砬子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山上的永安寺,现在只有遗址,不见当年的繁荣景象了,据健在的老人讲:永安寺是近百里方圆最大的一个寺庙,当时有72座庙,现在没有残留,所以也没有任何资料记载,查阅很多文献,在柳河子镇有藏有一个72座庙的图!
仅仅有简单的回忆:
永安寺又称砬子寺,准确说:应该是铧子镇北孤家子村即:‘砬子寺孤家子’,因为古寺建在山的中间,其余的庙宇均在西坡,而且朝向西面),距县城15公里。
清皇族后裔苏叱那,辞官后带着全家来到辽阳州。1803年(清·嘉庆八年)修建,全部砖石结构,建筑布局特殊,宏伟壮观,别具一格。森林茂密,并于村中叫北沟的修战壕,两军对垒,兴旺时整天和尚诵经,广收四方香火,日俄交战期间,沙俄士兵闯入寺院捣毁殿堂。“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建筑被拆毁。
据考:千山剩人流放在辽东期间,曾经开法“七大刹”,这是他在辽东极其重要的佛事活动,也是他传承光大曹洞宗、成为清代辽东佛教第一人的标志。
《浪迹辽阳的千山剩人禅师》的作者,对“七大刹”进行考证。所谓“七大刹”,既清顺治年间的佛教七座大寺庙,为“普济寺”、“广慈寺”、“大宁寺” 、“永安寺”、“慈航寺”、“接引寺”和“向阳寺”,源于千山璎珞峰的千山剩人塔铭和碑铭。他在永安寺、笔者查阅了清代最早的《盛京通志》、《辽阳州志》,也查阅了老《辽阳县志》、《辽阳古迹遗闻》、《奉天通志》和《东北古迹遗闻》等志书。“七大刹”,经笔者考证认定了五个。盛京两个:普济寺和广慈寺;辽阳三个:永安寺、慈航寺、向阳寺。大宁寺和接引寺待考,这是2006年笔者的考证结果,是否确切?学界是否认可?都不得而知,而大宁、接引二寺还没有着落。此次有幸一睹《千山语录》,或许能其指点,大彻大悟直达彼岸。第一,接引寺在海城。二年多来对千山剩人以及《千山诗集》的研究 ,曾一度对“接引”二字产生误解。由于原文书写,只写“接引”而无“寺”字,又在行文中形成“接引向阳”字面。笔者误认为“接引”二字为佛教用语,引导向佛的意思,故有一段时间被忽视。后来经再三斟酌,认定还是寺名。但在笔者印象中,今辽阳地区佛教在清代以来并无“接引寺”,请教于人,均不得其解。翻遍手头的志书,也查无出处,至今还是一件悬案。
啥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