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把子
扯把子是房管家全新的侃房栏目,我们有超过4000名网友每天在群内分享自己的看盘心得、对市场的预估以及得到的内幕消息,房管家定期将有用的内容整理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如想加群请滑至最后扫描二维码加入~


洁哥终于不是广告狗了,带起久违的扯把子回来啦!!!
自己给自己鼓个巴巴掌…
各位网友盆友们有木有很期待?
今天的主题好看又好耍…废话不多说,直接开摆~~~

这年头,微薄的工资跟不上飞速上涨的房价,买一套房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几百万。许多盆友在买房时,就会优先考虑低价、优惠的楼盘。
然鹅,这种时候真的很可能会忽略一些买房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性问题
比如,楼间距!稍不注意,你就会像图片一样,一言不合就“握手”…是不是很棒!!!

要说起楼间距,洁哥可是深有体会。讲起都是一把辛酸泪。
洁哥居住的小区就是这样,跟邻居是厕所对厕所,伸个杆杆就可以夺到对面。
放送一张洁哥上班时,邻居上厕所在自家拍到滴我家的皂片…主角是…额!~洁哥的Dog!~

当时,洁哥的邻居给我发来了这样一段话“当这个狗,跟我对视的一刹那,我就知道这个狗不简单。”
哈哈哈哈,有一种“我在上厕所,你在偷窥我”的即视感。

由于洁哥深受这个事情的困扰
于是乎!~就这个问题
去我们群里面采访了一下我们的网友盆友们
不采访还好,一问,简直一发不可收拾

网友1:经常在阳台上看到那个boy在抠脚,我还看到那个boy穿起内裤走来走去,我给我妈说不要看窗外!老年人看到影响不好。他有时候还穿内裤、把一只脚搭在窗台上激凸的抽烟。

网友2:你这样一拍感觉隔的真近,没有啥子私密性
网友3:真的很近,我在阳台看楼下横厅的电视一清二楚
网友4:他们客厅和主卧看的清清楚楚
网友5:我在阳台上面,可以看到他们屋头几个房间清清楚楚的。。
网友6:74平米横厅户型通风效果那个好呀,夏天凉快得板。唯一不好的就是,很容易对楼上的邻居看得清清楚楚。
网友7:除非随时把窗帘拉起,不然就像有个监控一样被人看
网友8:各人自己把能看到的地方用窗帘拉起
网友10:阳台没得窗帘,是的。不想看都要看到,没办法。怎么办呢
网友8:以后还是经常把窗帘关到
网友9:万一来有变态狂,就喜欢露,而且是越黄色越要露,那就太刺激人了。
网友11:我突然觉得60平米户型的私密性还算不错了,除了厕所可以对喊以外
网友12:最好的户型是横厅,就是私密性和视野太差了,bug
网友13:横厅在家,都不好穿着内裤走来走去的
网友14:我在厨房的生活阳台的时候,楼下横厅基本上都一清二楚
网友13:但是晚上不关窗帘,看外面的月亮星星,视野还是不错,晚上睡觉也喜欢开着窗帘,有时看星星哈哈
网友15:我看我家楼下的横厅。他们拉了纱,我连电视都看的见

如今,城市的楼房越建越高,越建越密,不论建筑构造还是装潢设计,都有可能让居住者成为他人眼里的风景之一。不少小区楼栋之间的距离较短,站在阳台或窗台,就有可能将对面邻居一览无遗,即便有窗帘,仍避免不了“走光”。不少市民对此很无奈,有的住户“马大哈”忘记拉窗帘,有的住户是在不知不觉中被窥探。洁哥有朋友告诉我有一种玻璃贴,跟车子的很像,就是贴了之后里面可以看外面,但是外面看不到里面。大家有这些困扰的,不妨可以考虑一下这个,万一哪天忘记拉窗帘,也可以确保万无一失。玻璃贴是个好东西,你们值得拥有!~哈哈哈哈(广告狗属性上线,不要问我什么牌子,我不知)
洁哥说

。
。
接下来,是洁哥在我们各大网友群,搜集到的大家的神吐槽。
网友A:青石桥的弘邦领邸,还好我邻居不变态,每天趴窗子上逗我的猫玩;我就担心猫一兴奋跳出窗外
网友B:美洲花园临成雅高速高架,爆近,估计在车上就能看到房间里在咋子
网友C:我选的房子就是为了省钱,选了个两边都有人户的私密性不好
网友D:对面的经常看到我裸体

网友E:我之前看过一个现房,自己家的客厅和隔壁书房是90度直角。天那,不关窗帘没法生存
网友C:我家对面经常有个男的只穿丁字裤,有点日本相扑那种裤子,不是楼间距大,这落地窗很享受,一览无余啊
网友D:我就看对面的卧室…不拉窗帘啥都看得到
网友F:我家客厅正对别家阳台,所以对面的基本不到他家阳台活动
网友G:我家可以看到对面洗澡,厕所对着厕所搓,天体浴

网友H:楼间的那种暴露还好,最无奈的是塔楼的那种,你的卧室窗子的九十度就是他家的厕所(这是一个有味道的卧室,可能)
网友I: 天鹅湖花园,错层阳台,看楼下简直是。。一览无遗,不过只能看阳台。我朋友住那,反正别人在阳台喝个茶,睡个觉。很清楚。。。(还有有点尴尬,毕竟还是不便宜)

网友J:我们家客厅看得到别个书房,一览无遗。别个坐飘窗上耍看的清清楚楚。
网友K:中德英伦联邦,那密的以为筒子楼呢。可以看到对面炒菜。
网友L:我家住锦城世家,就能看到对面,每天都要拉窗帘,心很累
网友M:我家楼间距密到,站在阳台就能清楚看见对面楼相同楼层邻居在吃饭,有时连他们吃的菜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网友N: 招商中央郡,他的楼与楼的间隔,最多10m,你在屋头干啥子,我都看得一清二楚
网友O:我们小区三十多米的楼距,不算太窄了吧?可还是看得一清二楚呀!
网友P:还有我们家隔壁小区简直看得一清二楚的,你要不要,要的话,我就去拍

网友Q:我昨天发现我家主卫可以直接看到隔壁客厅,所以他家也可以看到我家洗澡,大概就和你发的照片差不多 ,不过可以关窗解决问题 。
网友R:我们厨房斜对着人家的厕所。会看到人家洗澡。。。心里其实很多疑问,为啥洗澡不关窗户呢?在洗菜时。看看。。看看。。肯定不止我们一家人看到嘛。同楼层,高一层的。两个户型应该都可以看到。
网友S: 高层的一览无遗, 狗的,难怪楼层越高价格越贵。

网友T:这些盘还洋气得很呢…赠送这么多景观…怕是比中庭好看多了
看了那么多网友评论,貌似这个问题,是大多数楼盘都有通病。总体来说,楼间距的大小对家居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采光、通风、隐私、防噪等多个方面,而其中采光效用尤为突出。

这里洁哥给大家科普一下楼间距的主要作用:前后间距主要满足日照、通风、视觉卫生、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左右间距主要满足消防、交通、防噪等方面的要求。
按建设部制定的标准,房子室内空间的高度应不低于2.40米,各楼栋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楼房高度乘以0.70的系数,如果小于这个距离,就会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居民之间的生活等。按照国家有关住房楼间距的规定,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底层窗户)为标准。楼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其中a是指各地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
楼高:楼间距=1:1.2
把公式翻转一下,楼间距就是楼高的1.2倍。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区域的冬至日照时间和日照角度都不一样。比如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样的日照要求下,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另外,如果房子本身不是作居住之用的,楼间距也没有必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对于非居住楼,根据楼房本身是多层还是高层,楼间距也有不同。
但是不管要求如何不同,阔绰的楼间距当然也会让整个楼盘的品质在私密性、空间感、阳光感、通透感和舒适感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楼间距宽大的优点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能够享受更完整的景观,还能减少相邻两家的横向干扰,居住环境更为宁静;
第二,对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私密性相对较高,也不用担心自己家会成为别人家的风景。
第三,保证了日照时间,有利于楼栋间的自然通风。

但是,这里洁哥要忍不住吐槽一下就是,大多数KFS会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间,在楼间距上也是抠了又抠,当然也会没那么容易给你那么大的楼间距。


科普时间:
2017最新楼间距国家标准介绍
一、《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
1、各楼、栋之间的距离南北朝向应不小于楼房高度乘以0.7这一系数,东西朝向不小于楼房高度乘以0.5。
2、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3、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二、楼间距规定
房屋左右间距:多层(4-6层及以下)与多层建筑间距为6米,多层与高层(12层及以上)为9米,高层与高层之间为13米。
房屋前后间距:普通小区居住用房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最底层窗户)为标准。
三、楼间距的计算
楼间距(前后距)根据日照间距计算
所谓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如居室所需日照时数增加时,其间距就相应加大,或者当建筑朝向不是正南,其间距也有所变化。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样的日照要求下,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当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向阳坡地,坡度越陡,日照间距可以越小;反之,越大。有时,为了争取日照,减少建筑间距,可以将建筑斜交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关于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按居住房屋间距规定控制;
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按非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控制,同时考虑视觉卫生的因素影响;
多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8米,高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多层与高层山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
非居住楼间距,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多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并不小于6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9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6米;
高层平行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并不小于20米;垂直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18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
多、高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8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3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