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呢,来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看起,我们大家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是五层,我们从生理需求、满足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
可是,马斯洛在晚年发现这有问题。
所以他在晚年呢,又写了另外一个理论,叫Z理论。
因为他发现。
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写的这个需求理论,我没有想到一下子被全世界都接受了。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出现什么呢?他说,当我们如果以自我实现为我们终极目标的时候,这个事错了。
错在哪里呢?如果我们缺乏一个超越自我的这样一个层面的话。
人就会变得生病,会变得残暴,变得空虚或者无聊,或者冷漠。
这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当我们把自我实现都满足之后,然后呢?
他说,我们需要一个比我们更大的东西。
让这个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我们的敬畏之心,找到生命的归属。所以呢,这里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什么是比我们自己更大的那个东西,否则人们就会痛苦。
所以在这理论当中,马斯洛提出了需求的第六个层次,叫超越自我或自我超越的需求。在自我超越这个需求当中,他就提到了超越自我之后我是谁?
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我如何与源头连接?那个更大的存在是什么?
当我们能够与更大存在连接之后,我们就真正获得了那种巅峰体验。所以在第六层次是关于巅峰体验的。
而这正是我们要寻找的,关于源头,关于使命,关于我是谁。
这也是那个太阳,能够解决我们问题的那个太阳。
那使命是什么呢?它实际上就我们一只脚在红尘,一只脚在我们的灵魂,他把我们作为人这样的一个客体和我们的源头给连接起来了。所以我一直认为。
使命是一个非常好的,就是超越我和我以外的这个二元对立的一个最好的桥梁。
使命让我们能够超越二元对立。我今天会引用不同的人如何来探寻关于使命,关于源头,他们是怎么表达的?那马克思说呢?作为一个确定的人,现实的人。
你就是有规定,有使命,有任务,这个和你自己能否意识倒是没有关系的,你是否意识到他这个使命就是存在的,所以他说这个使命、这个任务是由于每个人的内在需要与外在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实际上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并非你愿不愿意,他就有还是没有,我最初是在2015年的时候,在一次课堂上啊,一个英国的一个老师,他是一个也是一个顶级的世界级的一个导师,那在他的课堂上,我连接到了自我的使命。
他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相信,我觉得有啊,还是没有啊,它是一种忽明忽暗的感觉,没有这么笃定,因为老师也没有讲那么多,所以呢,我也并不知道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那后来逐渐逐渐清晰,然后越来越笃定,那我会发现,直到现在为止,我在做探寻的时候,和我在五年前连接到的那个使命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表达方式。
所以呢,你不管是否能够说我不想要这个使命,或者说我觉得好像他不是我的使命,或者我不想有使命等等,他不随你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他就是那样的真实地存在着,尤其是马克思在说,所以马克思在谈使命的时候,他有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是我们内在的需要,就你要什么。
第二呢,与外在世界进行一个耦合,你的需要是那个一,大家能理解吗?你真正要什么才是那个内在的一,然后再配上外界的需要,两个一耦合,就形成了你的任务,就形成了你的一个使命。
所以呢,我们看一下啊,食品就是你有你的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建立着这样的一个二元对立的一个连接,也就由我们的小我和大我,我们把它统一起来了,这就是我们的使命,那么经由使命,我们跳出了人生的局限性,与整个世界连接起来。
真正的成长说到底。
就是超越小我那个小小的局限性,只要我们在那个小我的局限性当中,你就觉得不够多,不够好。
不够快,什么都不够,所以你就匮乏、焦虑、不安。当我们能够超越这样的一个局限性之后,与更广大的那个存在连接起来的时候,人就被打开了。
你跟你的源头,你跟这个世界就连接起来了。
这就是成长的那个本质,所以使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那有人就会说啊,说老师啊,你看啊,实际上呢,如果说人类在最底层,如果是一致的,我们都连接到那样的一个源头,那我们的使命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一样啊,对不对?那为什么我们又不一样呢?会不会有这个疑问,会有这个疑问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就是因为啊,虽然在那个更广大的存在当中,在我们所有的人心智的底层是连接一体的,当然这也是荣格的理论,我们整个人类都是在一个集体无意识当中,那我们是在这个底层是连接在一起的。
但是每一个个体都有特殊性,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完全通透的通道,不可能吧,因为每个人必然有心智模式,而这个心智模式就是由我们天生的内在的神经元的组成,神经元回路的组成,也是我们心智模式的一部分,我们过去的经验对不对,我们从小的环境等等,所以每个人呢,他都有这样的一个差异性,这个差异性就导致了我们与那个整体存在连接的通道,它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你的与众不同的那一点。所以人生的每一个经历,每一个经验,你所处的环境,你所有经历的苦难和你大脑内原有的先天的这些东西。
就组成了你独一无二的那个特质,然后经由你这样的一个特质,你的使命跟别人的使命就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都是人,我们不可能回到一个全空的状态,我们不是佛,而且我们也不想成为佛,对不对?我们毕竟还是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生存,那所以因为通道不一样,天赋不一样,才华不一样,自然我们创造的价值就是不一样。当然到最后我们所有的那些连接,最终是为了什么呢?是利他。
仔细想一想,仔细考虑考虑,我们想一想,我这件事情是受稻盛和夫了,他反复地在强调一件事情,那慢慢我后来我发现这是真的,我之前是不认同的,就当我在自我实现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极致的利己主义者。
赚钱要名要利,什么都要,要了很多依然觉得不够就是不够,你就很匮乏,所以我觉得稻盛和夫呢,他再他一本新书叫新,他叫一生的嘱托啊,88岁最后的一本书,也许是最后的一本书,一生的嘱托当中,他一直在提到。
这个宇宙有一股风。
我们都不知道,这股风叫利他之风。
只有成利他之风,我们才能破浪,才能真正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我们很多人不信,我开始也不信。
但是我现在呢,慢慢在实践。
我就相信了,而且包括我们起心动念想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把动机转换这件事情,比如说我今天来讲课,如果是我为了我自己来录这样的一门课的话,我有很多动力就消失了,就没有了,遇到困难我就跑回去了。
但是如果我转换这个动机,如果我想我录这门课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像我一样困惑和迷茫的人走出困境的话,我立刻充满了力量,而且你会觉得,无数资源都向你涌来,这个时候你真的是利他又利己了。所以我相信,我很相信,但是这个相信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只是大家先在潜意识里种下这个种子,不要强迫自己,不要说,哎,我今天必须应该要理他,No,没有,应该,我还是在强调这样一句话,就是先种下这颗种子。慢慢地我们就能理解稻盛和夫那句话,宇宙当中有一股风。
利他之风成这个风,然后才能乘风破浪,还有呢,我们再看一下查尔斯汉迪,怎么讲啊,查尔斯汉迪呢,是英国皇家协会的这个会长。
当年呢,牛顿也是这个协会的会长,可见查尔斯在欧洲的地位,他写了很多书啊,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第二曲线呐等等,都是他的书,所以呢,他是这么写的,他说一句话,总结使命是什么呢?就是在为他人的利益,在你最擅长的领域能够做到最好,并且你处于心流或巅峰体验,我们可以看到殊途同归呀,不都同样的一句话,那我们再把查尔斯汉迪这句话,我们再把它拆解一下。
我觉得他给到了我们一个结构化的表达方式,这个方式是什么呢?对,你想要做的,就是我想做,一定要从我想做开始,这个马克思讲的也完全是一致的,当然包括我们在后面,我们在后面的课程当中还会再讲,就我想要做的,我想要的和我能做,也就是我所擅长的,我在想,我想唱歌,我想成为歌星。
但是我真的就是不能唱,那这个时候不会让你产生持续的激情,最后才是有人要,我想做,我能做,有人要就组成了我们在使命状态里的一个表达结构,我们拿这个来作为我们的指针来衡量我们,所以我能做和我想做的就是我们的内在需要。
那么有人要呢,就是外在需要经由使命把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给它连接在一起,那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啊,使命它是一个名词还是一个动词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屏幕前的小伙伴思考一下啊,使命是个名词还是一个动词呢?
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再来看一下我们这个结构化的表达方式,如果说它是名词,它就是固定的,我想做的事情是固定的,我能做的事情也是固定的,有人要的事情也是固定的。
因为名词它就表明一个事物的特质了,想一想这三个词是不是没有一个词是固定不变的。
他都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
所以使命呢,它不是名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词,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存在的状态,是个必应的状态。
所以呢,我们更喜欢说的叫使命状态,而不是使命,所以使命状态呢,就是这样一个动态变化的一个过程,使命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一种生命的状态,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林巧稚,也是我的偶像,我大概是在十岁的时候,不小心看了林巧稚的一部电影,林巧稚啊,是中国妇产科的奠基人,就比如说协和医院,他是最重要的一个创始人之一。
特别感动,他80多岁去世啊。他在临去世的。
时候讲了两句话,大家说一下。他一生当中接生了无数个婴儿,叫中国的万婴之母,一生接生了五六万个婴儿,在他临去世头一天,她接生了六个孩子。
第二天他就去世了啊,在去世的时候倒数两句话他是这么讲的,因为他一直在昏迷,当昏迷当中他是个癌症患者,最后就是整个生命生活,就是也病还是很严重,他一直坚持工作,那么最后一句话就是闭上眼睛,在梦里头模糊的状态里在喊。
快把产钳拿过来。
然后呢,护士就把产钳给到他,递到他手里。
到他手里之后呢?他昏迷当中,面带微笑。
讲了人生当中最后一句话,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然后呢,他就去世了,在那个年代被中国人记住的名字。
还有一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作为接生的推广者,林大夫双手迎接了5万多名婴儿的降生,被人们称为万婴之母。
正是这位特殊的母亲。
终生未婚未育,却把一生完完全全地献给了妇幼健康事业,成为新中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杨崇瑞和林巧稚等人的努力下,妇产医院这个新事物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
到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大约有60万名家庭接生员。
楔接生逐渐普及。
从1984年开始,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住院分娩,乡村的接生婆们也逐渐转岗为妇幼保健员。
到1990年,和解放初相比,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了1/17,新生儿死亡率降低到了1/4。
母婴生命安全获得了大幅提升。
我每每就是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
我都会被感动,这就是人的一生的这样的一个使命的一个状态。
没有终点,所以呢,寿司之王小野二郎,记者问他,你觉得你现在到了人生的这个巅峰了吗?他说。
我觉得我还没有到巅峰,是因为我觉得没有巅峰,我们一直在这个状态当中没有巅峰。
想一想,如果我们整个一生的生命都是在这样的一种体验当中,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状态呀,这也是我们要追求的。我其实也是在meditation,在冥想的过程当中就看到了这个这样的一幅画面,他一直激励我前行,也就是说我想呢,在我临去世之前的最后时刻。
有一个人啊,年轻人,然后呢,遇到了生活中的困难,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在电话当中跟他讲了一些事情,说了一些一番话,说完之后呢,我电话挂了,然后我就去世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美好的人生状态,我也在为此而追求,为此而努力。
那我们现在呢,再来想一个问题。
有人就问我,老师,有人要和被熏药有区别吗?我一直在这个方面,我就觉得很困惑,我总觉得我好像一直在被需要啊。
这是一个很关键点,如果你一直要在被需要的状态里,你是什么?
活在外在评价系统里,一直是因为这个需要你,那个需要你,对我们一直就活在他人的需要,因为你被需要之后,你就会有很强的这样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可,然后你就会迷失你自己,你不知道我要什么,所以呢,使命状态是从我想要开始,我想要,然后呢,做好了之后顺便儿有人要。
你想一想,不管是梵高的话,梵高一生当中没卖出几幅画,在他活着的时候,还是像李安那么多年拍的作品没有人看。
没有人要。
所以说呢,使命最重要的是你想做,你擅长。
那如何衡量人们是否处于使命状态呢?所以这是经常很多人在问的问题,说老师,那你看我现在是不是在使命状态呀?我又不知道了,其实我们的课程是带着大家的问题来的,我会这样的一段时间内呢,我收集了大家很多问题,我也借由大家的这些问题来展开我们的课程。如何衡量呢?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叫自成目标,也就是做一件事情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
什么意思呢?比如主导老师讲课收不收钱对不对,收啊,要不要出名要啊,那不给钱不给名,做不做做呀,这叫自成目标,那应该说在过去太多年里面,我这个这门课的探索和研究肯定是没有钱的,还要搭钱吗?一年上课都花上百万几十万,然后。
要不要名没名,谁知道你呀,没有名,但是正是因为你这样的坚持,那今天我才有机会,走到混沌大学这样的一个平台上,跟大家去分享这样的一个课程,那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有很多艰难困苦,有很多至暗时刻,所以呢,自成目标就非常的重要了,否则呀,你没有这样的一个热情,你是没有办法跨越人生那些。
至暗的黑暗的时刻。
那些苗还没等发芽呢,你已经让它灭了,不想再去浇灌他了,走不过去了,所以大多数人就卡在这里了。所以找到你内在的热情和激情有多么的重要。
当我们找到我们的使命之后,我们就会感受到一股洪流带领着我们,这是我们第一堂课在讲的,跟随你的直觉去臣服他,生命就自然会带领你走向你要去的地方。
那又有一个问题。
使命是人生的全部吗?
是不是呢?使命是人生的全部吗?
其实不是,使命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生命结束时,灵魂能比降生值高上一点点。我非常认同稻盛和夫这句话,人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最终的目的是意识的进化,那使命呢?它是帮助人类进行意识进化的工具。
你可以不用这个工具,你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工具,都是可以的。
那又有一个问题。
那人类意识进化到哪里呢?我们只有知道终点之后,我才知道我使命到底应该怎么去践行,那人类意识进化到哪里呢?
终点是什么呢?
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啊,这是大卫霍金斯的意念力,大卫霍金斯呢,用30年的时间,用了很多科学验证的方法去探索人类意识进化的秘密,在他这本书里呢,当时他那个年代,包括特蕾莎修女,包括就是沃尔玛的创始人等等很多知名人物都给他写了书评,我觉得他的书呢,很多人在评价他是叫心理学领域里面的爱因斯坦,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图啊,叫能量层级,网上到处可以搜到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这就叫人类意识进化的阶梯,最终呢,那就叫开悟状态,开悟状态就是合一的状态,无我的状态,人类意识进化的顶峰。那么在这之下呢,我们可以看到,你看平和那个状态是什么呢?在平和这个状态里,就是大脑长久关闭了,还记得我们第一堂课我们不思维了。
当你大脑关闭的时候,你就会处于喜悦的状态了,就那些长期冥想的人,那他们的大脑是不思考的。
长期处于这样的关闭状态,然后你就会非常的开心,非常的喜悦,这就是我们意识进化的这样的一个阶梯,那所以使命呢,恰恰就承担了这样的一个作用,因为最后我们要超越二元,走向合一,而使命是让我们能够超越我和我之外的那个存在最有力的一个桥梁和工具,使命的作用就在于此。
那如果你的意识已经进化到很高阶梯了,你当然可以不要使命了,那时候就有人就说,那使命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使命就是我们内在。
那个希望,那股力量就是那个本子。剧组我们一直在讲那个本子具足,我们不要把使命看得说多么高不可攀,也不要去神化他那尤其有人说,哎呀,使命是某些人的特权,我们经常会有人这么说,好像只有某一个人,某一些人才可以有no,每一个人都有。所以当我们能够找到它,内在的小宇宙就被点燃,那股力量真的是喷涌而出。
我今天呢,看到一个新闻,就这个新闻让我很触动,他讲2019年在珠海呢,有一个27岁的女孩烧炭自杀了,那这个女孩呢,就是父母在给他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他有14张信用卡,负债87万。
而这个女孩月薪只有3000元啊,那这个女孩拿这么多负债,他最后还不起,他就自杀了,拿这么多钱,他换来的是什么呢?
换来的就是20多双名牌鞋,还有一些没开封的包包啊,还有一些大牌的化妆品,而其中有些东西他根本就不用。
那他换来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是这个世界外在价值观所宣扬的那种物化的标准。他把自我的价值等同于向外界展示我们财力的这样的价值了,而实际上他忘记了我不需要证明的,我们内在本来就有那个不去证明的那股力量,而当我们找到我们自己的使命的时候,那我们精于利他,我们可以获得更多更多的价值,我们内在的精神力量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