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小龙虾、河蟹养殖户都不知道的养殖致胜秘笈——春季改底!随着养殖的进行,在高温季节小龙虾、河蟹养殖户都知道要定期地进行改底,即随着养殖的进行池塘底部会出现很多的残饵、粪便甚至是死亡的水草或者藻类等等,它们在池塘的底部会形成有机质,加重池塘底部耗氧的同时也增加了弧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引起养殖动物的发病甚至会直接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直接引起养殖动物的急性中毒死亡。而不少朋友会问:“春季投喂不多,改底真的有必要吗?”答案是有!通过对众多的河蟹、小龙虾养殖户的走访,很多养殖户在春季进行改底就能在秋季迎来丰收。为何会是这样?春季改底和夏季又有何不同?本文为您揭秘春季改底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小龙虾、河蟹养殖户最怕的三个杀手——青苔、蓝藻及病害,竟都和它有关!

要问小龙虾、河蟹养殖的过程当中什么问题最让养殖户头疼?当属是蓝藻、青苔以及疾病的爆发,而这些问题竟然都和春季没有进行底改有关系!春季未进行改底将会为小龙虾、河蟹的养殖埋下较大的隐患,可谓是池塘里的定时炸弹!一旦导致蓝藻、青苔甚至是疾病爆发就会造成小龙虾、河蟹的大量死亡,养殖户每年因为这三大杀手而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那么为何春季没有改底会造成这三大杀手的来袭呢?具体原因如下:
1、蓝藻以及不良藻类的爆发

首先在进入冬季很多养殖户会选择使用稻草进行池塘水体浸泡以及稻草沤肥的操作,不可否认这些操作在保温和培养肥料方面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开春之后稻草就会开始腐烂造成池塘有机质的增多,形成红黑水,最终导致水体的有机质增多,而在春季忽略底改的养殖户在进入夏季之后,如部分地区5月份开始就有蓝藻的迹象,而蓝藻的生长除了温度以外更重要的是池塘的有机质过多,有机质不除蓝藻一天都不会被解决。

这里要说一下:由于高温季节的浮萍也有很多,而不少养殖户会将浮萍当成蓝藻,具体判别方法如上图。
2、疾病爆发,产量减少

疾病的爆发也是一样,水质环境的恶化也会导致池塘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加之养殖户没有在春季用菌的习惯,就会导致池塘在进入夏季之后会直接致使小龙虾出现大量的发病情况,常见的症状为肠炎,再严重一些就会直接出现死虾的情况,导致整体的产量下降!而后进入五月份,赶上五月瘟的爆发养殖户此时在进行治疗往往效果较差,疾病的防控一定是预防要大于治疗。

3、青苔的爆发
在前一年的冬季,小龙虾、河蟹养殖户都会遇到池塘有青苔生长的情况,但是很少会有养殖户在冬季进行青苔的解决,因为大家普遍都认为冬季温度低青苔再怎么生长也涨不到整塘都是,这话不假,但是拥有青苔孢子的池塘在春天来临之际,温度升高,会不断地繁殖,最终引起整塘青苔的爆发,对于虾苗的生长非常不利。

通过上文不难发现,纯金适当地进行底改将有助于池塘整体环境的维护,小龙虾、河蟹池塘在前一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春天放苗之前就不怎么管理了,如果春季也不进行底改,其养殖的风险会非常大。那么春季底改和夏季底改一样吗?春季又该如何低成本、高效果的进行底改呢?
1、前期池塘耗氧量低,生物底改持久、安全,同时肥水效果显著
在养殖的前期,池塘里的耗氧物质不多,此时使用生物底改能够长效地分解池塘的稻草腐烂物、青苔腐烂物等有机质,并能将这些有机质转变为肥料供给藻类的吸收和利用,对于肥水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果能够尽早地将水体肥起来就能直接抑制青苔的滋生,避免在在放苗后青苔导致小虾苗、河蟹等被缠死或者是腐烂后造成小龙虾、河蟹中毒的情况。
2、春季放苗,红黑水多,底改也可轻松解决
特别是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池塘经常在开春之后的温度上升导致池塘的稻草开始腐烂,直接形成了红黑水的现象,甚至整个水体已经不适合进行放苗,而很多养殖户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是采取换水的操作实际上作用并不大,因为稻草的有机质已经沉积于池塘底部,一定要进行改底才能彻底根治!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有机酸进行解毒的工作。

3、病害爆发并非一日之功,小龙虾河蟹春季底改能减少60%的发病几率
病害的爆发并非是突然间的来袭,根据小龙虾、河蟹自身的体质以及池塘的水质环境持续恶化才导致致病细菌的持续繁殖,最终引起疾病的爆发,而在夏季我们的投喂增多,此时再注重环境的改善其实已晚,不如就在春季就将池塘的底质改好,夏季才能不怕疾病的爆发。同时也可以使用益生菌来进行拌料投喂,能够显著地增加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更能有效地调控好水质。
很多养殖户并不重视春季的管理,更不重视底质的管理,水产养殖的大问题往往都是从小到大逐渐产生,一旦等到问题发生再采取措施,效果很差,而且用药成本极高,不如就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来给自己的池塘埋下希望的种子!祝今日头条上各位虾人蟹事的河蟹、小龙虾养殖户粉丝都能在2020年养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