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松静和谐书法修身养性

生活小百事通 2022年07月14日 阅读 (65)

太极拳与书法,有着一定的关系,都说拳技、书艺两相通,两种都要求练习的时候心神贯注,心领身为,而且两种同属我国的国粹,不管是对于太极拳,还是书法,我们都应该学好。

1、拳技、书艺两相通:

2、常言道:“拳技、书艺两相通。”相通,这里是指理法上有着可供相互借鉴之处。这就像拳谚所说的“拳、医相融,一功两用”,说明懂拳术的人去学练书法或医术,都有其便利之处。近年来,武术界爱好和学练书法的人日益增多,为此,我愿给大家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运气方法,并联系太极拳经略加评述,为读者研究参考,兼助初学者之雅妙趣。

太极拳松静和谐书法修身养性

3、我国古代武术家和书法家都十分注重运气功夫,往往以此为不传之秘而深藏不露。旧武术界流行“传拳不传功”的说法,也正是这种保守思想的具体反映。然则运气的方法并不复杂,且在应用上也不限于书家、拳家,其他如中医、戏曲、舞蹈、歌咏、杂技等各界,且在应用上也都流传着运气之法。虽然各家的运气无不结合自身的艺业来加以灵活应用,但其基本原理却是一致的。

4、书家、拳家多寿星,如孙墨佛、苏局仙、吴图南、刘志清等皆是,这恐怕与他们常年坚持养气、运气之法不无关系吧!这些老人,寿臻百岁而犹能作书、打拳,实在令人羡慕!当然,长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练书习武和养气、运气具有延年益寿的良好功效,这一点是早已被人们的实践所证实和肯定了的。

5、气功为始终之则:

6、中国拳法历来强调以“气功为始终之则”,拳谚说:“在外为拳,在内为气”;又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都充分说明了气功在拳术中的核心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武术和气功的普及推广,人们对武术的运气方法已有所认识和了解,但练习书法也要运气,知晓的人就不太多了。

太极拳松静和谐书法修身养性

7、1943年,陈康在其所著的《书学概论》一书的第二编第四章内,专立“运气”一节,简明扼要地记述了书法的运气方法。他说:“(运气)这步工夫古来少传,今人也不肯多讲。但古代名家没有不得此秘的。”他特别指出:“运气的方法,如果精熟太极拳的,更易明了”;又说:“不懂太极拳的,可于绝早起床,练习深呼吸运动。在室外空气清爽的地方,两足站开,身体平直,用两掌或左右前后开合。

8、运气准备活动阶段:

9、张开胸部时,深深吸入空气。用两鼻孔吸,不可用口以致发出气音;胸部收缩时,用鼻孔呼出。呼吸均须细长,不可粗促。至少运动十分钟,则胸部气满,意志清新,胸怀即有壮阔之感”。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出,这只是一般的深呼吸运动。那么能否打上一套“慢中求功”的太极拳,来代替这种深呼吸运动呢?这不论从调和气血、平心静气、放松肢体、绝虑凝神以及增进健康等诸方面分析,均无不可。不过,这至少做十分钟的深呼吸运动,还仅仅是书法运气中的第一步——准备活动阶段。

10、站式运气阶段:

11、那么第二步呢?《书学概论》接着写道:“呼吸运动完结后,仍宜直立,左手叉腰,右手平举,曲肘如执笔状;把全身精力,运到右肩,横直曲折如练书一样,脑中存着帖上的字,用手横直曲折地画着,以练习手势。胸部仍然轻微地呼吸开合。如此经过数分钟,则右手有雷霆万钧之势。”这第二步才是具体地结合书法臆想的运气方法了,似可称为“站式运气阶段”。

12、在这一练功阶段,本着“先在心,后在身”、“意在笔先,笔居心后”的要求,凝神静思,同时把全身劲力运到右肩,贯向腕根,波及末梢。从而使日后达到:凡书写一点一画无不是“意到气到,气到劲自到”;倘能全身劲到,则久而久之自能练出龙腾虎跃,铁画银钩的笔力。

太极拳松静和谐书法修身养性

13、其实,这与打太极拳的运劲原理确乎是相合的。傅钟文老师在《杨式太极拳》一书中说:“至于运动,也是‘先在心,后在身’,以意贯于这个部位,意到劲到,意之所注处就有所感觉。这也是‘内外一致’的一种锻炼方法。”根据意、气、劲三者合一的拳理,就足以说明这里“运劲”与上文“运气”的术语。两者是名异实同的。所以,书法运气也要注意肢体松沉,而不是相反地浑身紧张和拼命用力;否则劲力壅塞于肩、背或肩、时之间,那时笔的运行就反而显得熏硬不灵了,又何来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笔力呢?!

14、坐式运气阶段:

15、《书学概论》接下去说:“然后到房间,照前节讲的姿势坐好,两足以尖掌地,臀部坐在一半椅子上,然后全身力气不致坠落椅上。像骑马一般地使全身气血畅通,力气自然上行,由足掌、臀部而直上两肩,右肩须略向外,这时力便集于肩上来了。这是运气的要领”;又说:“临书前照此去临帖,初不忙下笔,先以手执笔循帖上的结构,凭空曲肘悬腕地画着同时心领神会,再凝结而成自己要写的字,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心中有字,然后手上有字”。

16、这第三步是从“站功”进入“坐功”,似可称为“坐式运气阶段”。这个阶段虽已变徒手画空为执笔画空,但主要仍是练习运气与养成凝神静思的习惯。

17、针对《概论》作者所说的“运气的方法,如果精熟太极拳的,更易明了”。现就以太极拳的古典理论来作些诠释。例如:关于劲的来源,清代太极拳家武禹襄 (1812—1880)在《十三总势说略》一文中写道:“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练书也是一种“运动”,如今为了使所写的一点一画都能全身力到,所以两足要着地如植根;而臀部半坐,取骑马姿势,那也是为了使全身气血畅活,两腿之劲能自然上达腰间;由脚而腿,而腰,若能一气贯串,则“力便集于肩上来了”。

18、太极拳与书法练习的姿势:

19、至于“形于手指”,那是指外观反映在手指上,而不是指主观上着重去运用手指。太极拳强调练好腰腿功夫,而不赞成尽在手指上耍花哨;历代书法家也大都主张“五指但司执管,不主运笔”。运笔则根据字体的大小,分别通过运腰、运肩、运肘或运腕去完成的。一般地说,小楷运用腕力,中楷运用肘力,大楷以肩力出之,数尺以上的“榜书”始以腰力出之。其实,太极拳虽强调“腰脊为第一之主宰”,但推手发劲也还是随机应变,分别以各部之劲力出之,与运笔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与“腰为主宰”的原理并不矛盾。

20、此外,书法运气与实际练书时,要求“右肩须略向外”(练左笔者,左肩须略向外),这与外功拳的“顺肩”,以及太极拳的“含胸拔背”,也都有其相近之处。

太极拳松静和谐书法修身养性

21、综上所述,证明书艺与拳技虽分属文、武,各有门径,但在理论上确有某些相通之处。因此,我劝武术爱好者学点书法,书法爱好者学点武术,这对于提高各家原有的技艺和理论水平,肯定会有所裨益,而决不会是枉费精神。当代著名书家沈尹默、马公愚和画家丰子恺诸先生,生前都与太极拳家傅钟文老师相交甚厚,并都跟傅师学练过太极拳。这不是偶然的吧!

22、太极拳与书法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虽属文武之道,但在养身健身上确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从事陈式太极拳与书法有年,深感其拳理与书理相通。现不识浅卑求教于武林与书法同道以求斧正。

23、行功时对身法要求:

24、太极拳与书法在行功时对身法要求是一致的。"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定,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着,一物无所思"(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唐初书法家欧阳询也曾对作书者的身法有过这样的要求:"莹神静虑,端己整容,秉笔思生"。这一文一武的两位大家都强调了在心静用意的前提下,周身放松,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25、陈式太极拳在此基础上通过螺旋缠丝使内气通达周身,久而久之,身体的各个部位将产生一种刚柔相济的内劲。这种内劲的来源正如拳论所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作书也是如此,无论是书写盈尺榜书,还是蝇头小楷,都必须两足踏实,周身放松,立身中正,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只有这样才能气血畅通,笔随意运,使两腿之力自然形于手指,柔软的毛笔才能写出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

太极拳松静和谐书法修身养性

26、行功时对心法要求:

27、太极拳与书法,都非常注重心法,要求心神贯注,心领身为。手有定法,步有活规。古拳论提出“先在心,后在身”“意气君来骨肉臣”。陈鑫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说“意者,吾心之意思也,心之所发谓之意,其一念之发如作文写字,下笔带意。”古书家也强调“意在笔先,笔居心后”。

28、可见意在太极拳与书法中的重要性。陈式太极拳套路,在意念的作用下,一会儿如“风燕子,点水蜻蜓”,一会儿“山崩海啸,虎视鹰膦”。(陈式太极拳洪均生语)每招每式都是在意念支配下,内气鼓荡,笔随意行。由此我们联想到唐草圣张旭所书的古诗四帖,他的草书,跌荡起伏,奔放流畅,字字相连,一气呵成,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如果不是在意的作用下,能有如此气势磅礴,铁画银钩的绝品吗?

29、太极拳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蓄发相变。太极拳十大要论云“太极拳有阴柔、轻柔的一面,譬如和风细雨,又有阳刚沉着的一面,譬如雷霆万钧,两者兼备互用才得太极两仪”。清代书法家曹莹在《书法约言》中指出“凡运笔有起有址,有缓有急,有映带有环,有轻重,有转折,有虚实,有偏正,有藏锋,有露锋。”陈式太极拳与书法一样,其节奏变化多端,鬼神莫测。

太极拳松静和谐书法修身养性

30、我们欣赏一幅优美的书法作品,犹如看到了一套完整的拳术表演。太极先辈陈伯先老人虽已年逾古稀在给笔者书写条幅时只见他饱蘸浓墨,略加思索,然后大笔恢恢,笔走龙蛇。当他写到“平心静气悟真谛”最后一笔悬针时,老人内力悴发,突然双足离地,助气发声,这那里是在写字,分明是在演练拳术。这七个铿锵有力的大字,抑扬顿挫,参差有致,气韵贯通,宛如是一套完美的太极拳套路!

31、以上从几个方面说明了太极拳与书法的相通之处,然尔从取材上,从美学上,从虚实上,从形神上,它们无不是息息相通的。我们不妨在练拳的同时学点书法,在学书法的同时学一下太极拳,定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2、结语:以上就是太极拳与书法的关联,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特点,专注练习,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编衷心的希望每一个练习太极拳的拳友,都能身体健康。

精彩内容尽在问答鸭,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不错,别忘了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暴走英雄坛 太极攻略.

    暴走英雄坛 太极攻略

    1、太极剑法绝招:三环套月、连字诀、缠字诀,三环套月就是打三下。连字诀增加自己格挡反击的几率。缠字诀控住对方三合,但是对方比你等级高只能控一合。

    2022-06-27 阅读 (993)
  • 易从书法解析:家居装饰绝不能忽视的书法元素.

    易从书法解析:家居装饰绝不能忽视的书法元素

    书法是一门在我国有很久历史的文化艺术,它的起源与发展是伴随着华夏文明的进步而共同进步的,书法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已然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在众多民族艺术中独领风骚。

    2022-08-09 阅读 (136)
  • 张文台书法值钱吗.

    张文台书法值钱吗

    40.张文台上将——原总后勤部政委 徐增平先生在全军老将军书法展上慷慨致词 2014年9月18日,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创律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首艘航母引进者徐增平先生发起倡议、投资,与将军书画艺术网在山东威海联合举办的“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暨辽宁舰入列二周年老将军书法展”。书法展展出了来自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海军、空军、七大军区、三大院校和武警部队,608位将军书法作者共1200余幅作品。作者包括上将60名、中将112名、少将436名。

    2024-10-07 阅读 (129)
  • 楷书硬笔书法教程.

    楷书硬笔书法教程

    1、练好楷书的第一步就是先要心平气静,挺胸坐直。没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管学什么都是学不好的,特别是书法这种需要时间与毅力来见证的事情。

    2022-10-08 阅读 (122)
  • 一切都是好的书法.

    一切都是好的书法

    如上图所示,即为毛主席笔下的贺岁书法作品,内容为“祝同志们春节愉快”,八个字虽然简单,但是“愉快”二字却代表着一切都好,立意高远,涵盖面宽广。毛主席的这幅书法与往常的书风也是有所不同,这也是毛主席独有一份“祝同志们春节愉快”书法作品,堪称孤品,希望看到的书友都能“愉快”,新年行好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2024-11-22 阅读 (94)
  • 怎么用Microsoft Word制作书法字帖?.

    怎么用Microsoft Word制作书法字帖?

    1、左键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选项。2、左键单击左侧【新建】。3、左键单击【新建模板】中的【书法字帖】。

    2023-03-03 阅读 (92)
  • 关于廉洁的名言警句书法

    为落实《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实施“文化育廉”五项行动实施方案》,烟台市文化馆组织书画家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围绕“廉洁文化”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廉洁文化内涵,用书画进行主题创作,为全域推进清廉烟台建设贡献文旅力量。现选取孙小钧老师的书法作品供读者欣赏。

    2024-05-02 阅读 (89)
  • 硬笔书法教程田子书写.

    硬笔书法教程田子书写

    1、有人觉得书法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难题,其实不然,难于解决是因为不懂其内在规律与法则,容易被自己的惯性牵引,没有理性指导;书法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动脑,而正确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六七岁的孩子大多数初学写字,首先是培养习惯和建立认知的黄金阶段,好的引导使其终身受益;在他们眼里没有难易的概念,如果开始就给他以正确的引导,他的能力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2023-04-29 阅读 (86)
  • 小学书法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小学书法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首先少儿硬笔书法教师证书由教育事业单位组办,为了统一报考工作、方便考生的时间安排,培训和考试形式都采用全程线上的方式进行。报考者需满足相应条件由报名机构审核报名,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考生进修满全部课时并记录学分,考试采用人脸识别登录、不得替考,成绩合格可在指定平台查询证书。目前,除了地方个别团体会机构组办的短期培训班,采用线上报考学习比较普遍。考生成绩和证书永久有效。

    2024-05-15 阅读 (76)
  • 徐生翁书法特点是什么.

    徐生翁书法特点是什么

    首先,徐生翁矢志于书法,心无旁骛。他表示对书画的学习不欲专从碑帖古画中寻求灵感,而是从各种事物中汲取笔法材料,包括木工、泥水匠、石工,以及诗歌、音乐等。这种对外在自然与社会事物的不断探索,让他能够在创作中找到印证,形成独特的艺术直觉。徐生翁(1875-1964),早年因寄养外家,故名李徐,号生翁,中年以李生翁书署,晚年复姓徐,仍号生翁,出生于浙江绍兴檀渎村。他从小就对书画情有独钟,勤奋实践,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留下了《20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等著作。

    2024-06-29 阅读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