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2022年、2023年“成都工匠”命名大会召开,1248名“成都工匠”被成都市委、市政府集中命名。
他们都是谁?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他们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手艺人,有汽车维修工、芯片装架工、数控车工、漆面修补工、中式烹饪师、白酒酿造工、车工、美容师等。


这1248人之中,普通一线职工1016人,占比81%。有40%的工匠来自装备制造产业,有21%来自电子信息产业,紧接着是交通建设产业、生活服务业等。

工匠们的平均年龄为40岁,30-39岁的工匠占比47%,40-49岁的占比35%,50岁以上占比14%,30岁以下占比4%。最年轻的工匠,当属22岁的李大江,他是一位冲压工;最年长的工匠是唐润平,他是一位钻井工。据了解,目前“老带新”已成为常态,75%的成都工匠都带徒弟,平均每位工匠有8.9个徒儿。


记者从市总工会了解到,目前已有9.2万人次享受到礼遇,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工匠成为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