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汉诗和俳句是日本人在写诗的时候,利用的三种类别。在这三门当中,就属俳句最为独特,那是日本创出来的一种很古典的简短诗句,内容一般只有很短的三行。但是作诗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一方面,要有三行五、七、五的十七个字音而组成;另一方面,诗里面要有“季分”,也就是要有表达季节特点的字节,或者是要用“梅”或者“蝉”这种代表季节的动植物。

在日本的历史上,能写出俳句的人有很多,但是只有一个人在日本被称为“俳句之圣”,他的存在就和中国的李白在唐诗上的地位是一样的,这个人就是江户时期的松尾芭蕉,他的名字也和俳句的字节很像。《古池》是松尾芭蕉所作诗里面最有名的一首,原文是这样的:
古や池
蛙びこむ飞
水の音
看着很短,但翻译成中文的话还是有很多种:第一:在幽静的古池河畔,蛙儿们受不了寂寞从岸上跳下,落下后的水声轻如幻觉。第二:古池上面的蛙纷纷效仿跳下岸,引得池内响起一片清灵。第三:本来很冷清的古池,在青蛙跳下水后变得清响不断。第四:在闲寂的古池旁边,听到扑通一声,青蛙便跳到了水里。第五:有多只青蛙,在古池的水里落下,引起片片水花。第六:绿色的青蛙落入古池中,寂寂的水声不断传来。

这样一来,就觉得松尾芭蕉的诗很是平淡,只是说青蛙跳到古池里面而已。但是只要你细细的品读,就能从里面发现意境。俳句当中的特点就是要表示“闲寂”,这首很有禅意的诗里面就是如此表达,能带给人更多的留白,任人自由的发挥想象。中国的唐诗人王维曾经用鸟声来衬托出深山里面的幽静,而日本的松尾芭蕉则是用《古池》这首诗表达出了不一样的意思,用蛙跳水来比喻幽静被打破后来的状态,他能很敏锐的发现另一层意思,所以日本人会把他评为“无人可超的俳圣”。

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古池》不但在日本流传多年,还收到了很多外国人的追阅。卡尔·列维特曾经也把它翻译过来“人生就好像青蛙跃水后发出的声音一样无聊又稍纵即逝,它造成的声音在很快消失之后,古池就恢复了那种寂静的情景。”民国时期的周作人也评价过这首诗,他是对日本文学非常精通的文人,这样的好诗自然也被他夸赞品读。

而松尾芭蕉把这首诗当成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在临终的时候,手下的弟子曾经让他留下辞世的话,他说道“古池是我得意之作,可以把它作为我的辞世句。”
松尾芭蕉除了古池之外,还写过很多俳句,像这首“菊后の根更の大外になし”翻译过来就是“菊花过后没有别的东西,只有根大的萝卜。”
其实诗有特定的语境和国别的限制,并不能完全的翻译出来他的情景,只能根据意思自己领会,你怎么看待松尾芭蕉的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