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二绝是几年级古诗

生活小百事通 2025年11月12日 阅读 (67)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这是唐诗宋词品鉴的第177篇诗词

池上二绝是几年级古诗(1)

《池上二绝》白居易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曾做过左拾遗等官,因直谏被降职为江州司马。后又做过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他的诗语言通俗,流传广泛,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

池上二绝是几年级古诗(2)

注释解说:

⑴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⑵下子:放下棋子。⑶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⑷白莲:白色的莲花。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⑹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池上二绝是几年级古诗(2)

全诗解释: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却不懂得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二绝是几年级古诗(2)

品鉴鉴赏: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池上二绝是几年级古诗(2)

笔者小札:

在4月17日晚10点左右,上海有一个17岁男孩被母亲批评后跳桥身亡。看到这个新闻莫名有些生气,生活中有多少家长在无形中给孩子一把上了膛的枪却不自知呢?“你有饭吃有手机玩有什么压力?”“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怎么这么低?”“现在的孩子吃不了一点苦”“想我们那个时候如何.....你怎么一点用都没有?”“你死了我也清净。”然后孩子死了,家长才开始哭,才开始醒悟,才开始回想自己的过错。以爱之名给孩子加压,期望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从未问过孩子自己想成为什么样子。家长总会对孩子说社会在进步竞争大,所以孩子要多学习上进,才能跟上时代。孩子要进步学习追赶时代,家长是否也需要学习,做适合时代的家长呢?将心比心的说,现在的孩子都聪明,懂的东西多,如果在叛逆期不好好沟通,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时代真的不同了,现在社会教育问题凸显,上海只是个例,但是值得所有的家长深思。

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精彩内容尽在问答鸭,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不错,别忘了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古诗海棠每一句都描写了什么画面.

    古诗海棠每一句都描写了什么画面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海棠》,苏轼所描写的是夜晚看到海棠盛开的美丽画面。古典诗词当中关于海棠描写的不算很多,但是也有元好问“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李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辛弃疾“海棠花下去年逢”等经典词句。古人都爱花,很多人爱花,是因为这一种花朵代表着诗人本人的气质。陶渊明喜欢菊花,陆游喜欢梅花,到了苏轼这里,对于海棠花也是情有独钟。尤其是此时的苏轼被贬黄州已经五年多,他对于海棠花的偏爱,除了对于海棠花的魅力赞不绝口之外,显然也注入了自得其乐的内心追求。

    2024-04-28 阅读 (281)
  • 一年级入队仪式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年级入队仪式流程是怎么样的!

    1、随着国歌声响起,学生们都按照队形队列在操场上排好队。2、小主持人在舞台中间安排好入队仪式的流程!3、宣布入队的学生名单,高年级的学生帮助一年级的学生佩戴红领巾!

    2023-03-11 阅读 (243)
  •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几年级学的知识.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几年级学的知识

    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1、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使用公式灵活的计算,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求圆的面积。

    2024-03-31 阅读 (195)
  • 《绝句》全部 古诗.

    《绝句》全部 古诗

    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五言绝句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2025-08-03 阅读 (145)
  • 安恩和奶牛是几年级的课文.

    安恩和奶牛是几年级的课文

    《安恩和奶牛》估计很多人都没看过这部小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它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一部短篇小说。因此在《安恩和奶牛》这部短篇小说中,其主要的形象有两个:一是人“安恩”,二是牛“奶牛”。(2)当老妇人发现她带着奶牛来到交易市场是个错误的时候,还显得“窘迫不安”和“神色慌乱”等等。

    2024-03-30 阅读 (135)
  • 庆园春雪是几年级

    沁园春雪九年级的课文;主题思想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拨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拨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炉,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2024-07-21 阅读 (130)
  • 画鸡古诗 唐寅是念yin还是yan.

    画鸡古诗 唐寅是念yin还是yan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画作的大公鸡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公鸡威武高洁的神态气质和报晓的天性,突出了它平时不多说话,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的报晓特征,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画鸡明·唐寅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自号六如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曾因事下狱,后游名山大川,寄情山水。作诗别具一格,不拘成法,多用口语,敢于突破格律限制,大胆表达真情实感。为人不拘礼法,玩世出奇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吴中四才子”之一。

    2024-07-29 阅读 (102)
  • 鲨鱼是不是鱼类是几年级学的生物

    本节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介绍鱼这个动物类群,与前三节中介绍的无脊椎动物不同,鱼是脊椎动物,因此本节对于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非常重要。在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对鱼进行观察,辨认鱼的主要结构,并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让学生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本节计划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2024-06-23 阅读 (101)
  •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带拼音带翻译.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带拼音带翻译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杨德逢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máo yán cháng sǎo jìng wú tái。

    2024-05-20 阅读 (100)
  • 题西林壁古诗的意思简单20字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性很强,寓意深刻。西林寺壁上的强行,苏轼的这首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接着,诗的第三四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庐山中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目,因为人们身处其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和限制,无法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全貌。这也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局限性,提醒人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打破固有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2024-07-21 阅读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