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健在春树下接受徽派访谈
一堂课确立下半生
当老师也会“人来疯”
2008年,拿奖拿到手软,感觉已经触摸到电视行业天花板的高健健决定转型了,她毅然决然地从电视台辞了职,去读了科大的EMBA。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了科大人文学院徐飞老师的一堂中西方文化史的课,就是这堂看似普通的课,改变了高健健接下来的人生。“本来我是坐在阶梯教室的最后一排,听着听着就按捺不住坐到第一排去了。徐老师课上得行云流水,这是任何一个优秀的主持人都无法企及的,不仅有说话技巧,还有足够的知识量,这节课让我确立了下半生。”
高健健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母都是老师,小时候的她也曾经想过当老师,但是大学毕业就奔着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去了。“就是徐老师的那堂课,让我觉得,当一名老师侃侃而谈,能给那么多的学生知识的传递和文化的熏陶,太幸福了。”在高健健的努力争取下,她得偿所愿,作为人才引进,她先后执教于母校安徽大学和现在的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的课程也是与电视息息相关。“原电视主持,现大学老师,全靠嘴皮子。”这句微博简介,成了高健健最简单也最准确的人生定位。

高健健
从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到大学老师,高健健表示二者有很大区别,甚至后者更觉过瘾。“电视上跟人讲话的时候,没办法直接看到电视观众给你的反馈,他换台你根本不知道。但是在课堂上他不想听的时候立刻拿起手机开始刷,我就很挫败,完全打脸,根本不给你任何台阶的。”高健健说,当老师的感觉有点像演话剧。“相信在话剧舞台上的演员跟我有同感,当你这一场跟观众互动得特别好,会人来疯,会演得特别好。我当老师也会人来疯,我有这样的时候,一晚上都好愉快,能把三百个孩子的眼睛都吸引过来,我会觉得好过瘾,比做电视过瘾。”
电视生涯留有遗憾
好主持要学做“串珠线”
15年的主持生涯,6年的制片人生涯,高健健有一份厚厚的履历。她笑称,当年也是从“菜鸟”过来的。“第一次采访别人的时候也是超级紧张,把准备的问题都忘掉了。碰到愿意或者特别善于跟你沟通交流的采访嘉宾,就会慢慢放松下来。”历数那么多次采访,光是在电视上出现的采访对象,估计都有四五百人,高健健说,遗憾太有了。“特别《前沿访谈》这样集中性的深度挖掘的访谈,很多遗憾。当时的访谈嘉宾有一些大咖、名人、热点人物,他们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那时候也比较年轻,更多的是追求自己想问的东西,对人有喜好感,一眼看上去喜欢的就想多聊,第一印象一般的就不愿意多讲。”

高健健主持的《前沿访谈》(资料图片)
高健健至今还记得自己采访做"寻子扑克"的沈浩的情景。“他曾是一个基层公务员,偶然间一个机会帮一个走失孩子找回了他的父母,他觉得帮走失孩子回归家庭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也很有成就感,就开始个人做这件事。他是第一个在扑克牌上印走失孩子的照片和信息,并且是自筹资金,帮助了几百个孩子找回了自己的父母。在这过程中夫妻反目,孩子不理解,丢了工作,这些事情都发生了。沈浩外表不光鲜,也不善言辞,我当时想的是聊聊就算了,但是聊着聊着,他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越来越帅。”那场采访令高健健感触很深,她说以后不管采访碰到什么人,尽量“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等一等,也许宝藏就在下一秒。就是在这样一个思想指引下,如今回头看,很多人物我没有等,抢了那么一两秒,没有挖掘出他们最好的东西。因为不是每个采访对象都会有足够的耐心等着你去挖掘,或者你有足够的耐心去挖掘,其实很遗憾。”
高健健认为,多点耐心,多点聆听,这是一个优秀主持人必备的素质。“我一直觉得,倾听是采访的要义。做《家人》的时候,我还很年轻,每期节目请的都是当时的文艺界名人。有一次节目是去北京做,请到的是侯跃文和谷峰,我从头到尾听他们讲,已经忘了自己是个主持人,忘了要问问题,要显得自己很厉害。整场节目当我回看的时候,我是把自己摘出来了,做一个观众。”高健健说,节目之所以特别好看,是因为作为主持人的自己话少。“真正好的主持人就是一根线,把珠子串起来,观众看不到这根线,但是没有这根线,珠子串不成项链,这就是厉害。”
做人可以懒散一点
做事一定要严格一些
因为有着“电视印记”,即便离开电视台已逾十年,高健健还是会有“职业病”。“平时电视看得很少,但我会看栏目,无论电视还是网络上的,我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看现在年轻人做的节目,取景,光线,剪辑的节奏,主持人等方方面面,一眼就能看出好坏。”作为知性主持人,高健健对同样知性的董卿和她的《朗读者》表达了欣赏。“这就是我如果继续留在电视台想做的东西,我希望的节目品质就是这样的。”
不仅如此,高健健还特别关注说话节目。“我的朋友中有很多主持人,他们研究语言文字,研究说话之道。怎么说话很多人理解为语言的规范性或者语气,不仅仅如此,还有技巧。我认为除了情商、智商、财商之外,还有说商。一件事说得让对方更愿意接受,或者从不可能接受变得接受,中间一定有窍门。”

高健健聊“说话之道”
研究怎么好好说话,这不是高健健在做主持人时,而是在当大学老师时的探索。“课堂上有人不听课很正常,因为什么情况都有。一个三百人的课堂,有最少两百人来听我课,就是成功的,我一直为这个目标在努力研究。”高健健目前在工大教授纪录片课程,她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有的纪录片是课程必学的,但可能不是所有孩子爱看的。比如奥斯卡获奖片《最后的狮子》,很多孩子很喜欢动物题材,也有很多孩子不喜欢动物题材,我就在摸索什么样的开场白让这些孩子愿意看这部片子。我会说,今天要讲的是一个单亲妈妈的故事,她的丈夫跟人打架死了,她跟人打架一只眼睛被人打瞎了,特别不幸。然后等同学们都被这个故事吸引了的时候,我再说,这个妈妈是一头母狮子。”
好闺蜜有高级愉悦感
最多的快乐来自孩子
当天的徽派直播现场,高健健强大的闺蜜团也来助阵。在闺蜜兼老乡,“桃红梨白”创始人葛怡然眼中,高健健这么多年有变化又没有变化。“有变化是因为她的职业是在不停地转型,而且转型得很成功,从电视主持人到制片人到大学老师到手执导筒做晚会。外形上没有什么变化,还有对朋友的感情。”有着十几年深厚闺蜜情,葛怡然直言有什么问题都会请教高健健。“工作、生活的困惑会想到去问她,创号的时候也给了我很多贴心的建议。我觉得她各种商都挺高的,活得很有智慧,很游刃有余。我喜欢看她的朋友圈,每天最真实的感受全写出来,体验她的人生一样,特别有意思。”

闺蜜助阵(左一小麦,左二葛怡然)
高健健的另一位闺蜜小麦,也直言她活得很真实。“很有情趣,也会为孩子抓狂。好朋友可以更近距离地观察到这一点,我觉得更可信,因为太完美的人是塑造的。”高健健表示,跟有趣的闺蜜们在一起,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八卦是闺蜜友谊的基石。当然,除了吃饭聊天八卦外,也会交流看书观影心得,也会讨论行业社会动态。我朋友圈里的一位老师说得很有道理,真正好的闺蜜在一起要有一种高级愉悦感,不是互相消耗,而是互相滋养,互相对人生有启发。”
直播中,听到最多的声音是高健健爽朗的笑声。她坦言,自己不太喜欢悲伤。“悲伤每个人都有,怎么可能每天开心呢?但是我的观点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PS过的,那我就是喜欢美图秀秀,我喜欢把生活P成好看的,挺美的,挺舒服的,没啥大不了的。目前我没有特别大的悲伤,父母健在,孩子健康,闺蜜很好,工作有工资拿,很感谢这么和平的时代。”
高健健说,自己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自己的人生到目前为止还满意吗?“回答是满意,可以打个85分,其中饱和度最高的评分项应该是孩子。我每天快乐最大的因素就是孩子,我有两个孩子,家长QQ群、微信群我都是置顶的。只要在群里看到孩子们的信息是顺利的,被表扬的,我这一天都超级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