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的由来和发展是怎样的

生活小百事通 2024年04月16日 阅读 (221)

作为中华儿女,自己的身份是中国人。这种说法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称呼,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是我们的身份符号。那么,“中国”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来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呢?笔者在小的时候一直以为中国是世界的最中心,所以才称之为是中国,你们是不是也这么理解呢?

“中国”这个词从古到今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中国”这个词是要解释清楚还是非常复杂。

最早最早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商朝,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就是在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其中的卜辞中有五方的说法,五方就是东南西北中,这当中的“中商”有学者认为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源头。

中国一词的由来和发展是怎样的(1)

从甲骨文这样一种象形文字上看,“中”这个字指的是旗帜的意思。并且在这个字旁边还有的几横代表的是就是随风飘扬的流苏。早在商朝时期,旗帜代表的意思有着很强的军事作用,代表的意思就是军事中心。

上世纪的60年代,在陕西的宝鸡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将其取名为何尊。根据出土时间显示这这是周朝的一件文物,最具有价值性的一个发现就是在何尊底部的一段铭文,不仅记载了武王迁都的重大事件,其中还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一词最早的起源。

中国一词的由来和发展是怎样的(2)

何尊的铭文中写道: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

何尊中的“宅兹中国”这四个字为我们了解中国一词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段文字生动的记录了周武王将殷商打败后,将国都迁到镐京的伟大事迹。这时“中国”的含义大致是指京师,也就是西周的首都镐京。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是诸侯王的大宗,拥有绝对的指挥权,所以居住的地方就是就被称为是中国。

此外,《诗经·大雅》:“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这是对“中国”概念最早的文献记载,与何尊中“中国”的概念大体也是相同的,仅仅指的是一个狭小的地域概念。

中国一词的由来和发展是怎样的(3)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又有了新含义。平王东迁之后,成为周朝历史上的转折点,并且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各个诸侯国的的力量开始兴起,“中国”这个词代表的意思便逐渐扩大到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中心。

《论语集解义疏》记载:“诸夏,中国也”。文献中还有:“夏,中夏也。”

“诸夏”所代表的就是“中国”的意思,其中关于“中国”的概念便开始渐渐开始转变,也可以代表的是华夏民族以及政治上的含义。与“华夏”相对立的概念便是“夷狄”。

中国一词的由来和发展是怎样的(4)

“华夏”当中具有对中原文化的自信,以及对蛮夷等外来文化的隔绝。早在《禹贡》地图中将中国分为“九州”,这种“大九州”的地域概念,将世界划分为八十一份,而中国只是当中的一小份。

到了秦汉时期,关于“中国”的概念,又开始进一步开始转变。除了将中国认为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将建立的帝国与天下等同。随着人们对旧有的地理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一词的由来和发展是怎样的(5)

“海内”也是人们代指“中国”的一个词。也就是王勃诗中的“海内存知己”,“海内”一词指的就是也就是说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有着相似的服饰的人。

秦汉时期,由于外来民族的持续入侵,中国的国家观念也就越来越明晰。到了汉朝时期,“汉人”的观念也开始产生,国家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中国”的观念也被强化。

中国一词的由来和发展是怎样的(6)

到了唐朝时期,唐朝作为世界最为发达的国家,国家的观念进一步强化,并且还将其运用到官方以及公文当中。当时的臣子在向唐太宗上书的奏折。

其中写道:“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

到了宋朝之后,饱受外敌环伺的宋朝因为与西夏、辽朝等不平等的外交。宋朝的士大夫以及政府开始有了领土以及疆界的意识,并且有了民族的观念。

中国一词的由来和发展是怎样的(7)

《资治通鉴》记载:中国人或潜通书启于萧后者。

《西夏书事》中:戒尔勿为中国患”,蕃汉争传之。”

在宋朝周边的国家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中国”,毋庸置疑指的就是与之对立的宋朝。

元明清时期由于各个民族之间的发展,像回族以及蒙古族、满族等文化与中原文化渗透以及相互交流,原来被视为“蛮夷”的外来民族,开始被囊括进“中国”的概念中来。

一直到了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正式确定了中国是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还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概念,“中国”一词的概念开始进一步丰富起来,直至现在将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观念。

中国一词的由来和发展是怎样的(8)

要想解释“中国”一词的概念还是比较复杂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并且对于我们了解历史以及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后,门卫大爷的人生三问就可以回答了。中国不仅仅是不仅仅是汉族的中国,也是在民族融合以及发展各族的中国。

参考文献:

【1】胡宣厚:《论五方观念及中国称谓的起源》

【2】葛剑雄:《历史上“中国”的概念》

【3】《论语集解义疏》

【4】《诗经》

【5】司马光:《资治通鉴》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精彩内容尽在问答鸭,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不错,别忘了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如何将苹果APP由美国商店更换为中国商店.

    如何将苹果APP由美国商店更换为中国商店

    1、点击“设置”,向下翻找到“itunesstore与appstore”。2、选择“查看appleid”。

    2023-04-14 阅读 (150)
  • 中国驾照换阿尔及利亚驾照攻略.

    中国驾照换阿尔及利亚驾照攻略

    步骤/方法1、一、阿尔及利亚的驾照考试和中国驾照考试的一样的——分为文科、桩考、路考。阿尔及利亚的驾驶学校都是私人经营的小学校,报名的学校可能只有一辆车,而老板就是教练。

    2023-05-04 阅读 (131)
  • 中国买家快速推高彩宝价格,葡萄石升值空间巨大.

    中国买家快速推高彩宝价格,葡萄石升值空间巨大

    国际珠宝的发展,走过了从黄金、铂金、钻石,再到彩色宝石的道路。但在中国,目前彩色宝石无论是饰品消费还是投资收藏都刚刚起步,当中的碧玺已经领跑彩宝市场,其价格5年涨8倍令人咋舌。

    2022-08-19 阅读 (121)
  • 中国有多少钱算中产阶级.

    中国有多少钱算中产阶级

    在最近这2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有了快速的增加,老百姓的腰包都逐步鼓了起来。资料显示,我国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22.77万亿,比2021年同期多增加4.72万亿元。于是,就有不少网友提出,中国家庭有多少钱才算中产阶层呢?有些家庭银行存款并没有多少,却持有大量的股票、基金、银行理财等投资品,这类家庭也不能被划出中产阶层的范围。只要资产市值达到200万以上的家庭就算是中产阶层了。这主要是这类投资品的市值波动很大,而且流动性也要比存款要差一些,所以就要资产市值达到200万以上的家庭,才能算是中产阶层。

    2025-05-24 阅读 (117)
  • 中国服装节在什么地方

    11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汉川市获悉,该市首届服装节成功举办,秀出了“中国服装制造名城”的实力。此次服装节将进一步扩大汉川“中国服装制造名城”的影响力,促进汉川服装产业品牌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和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该届服装节在汉川市马口镇天屿湖度假区举办,设置服装展、时装秀、汉川服装标杆企业评选和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四大主题活动。

    2024-04-14 阅读 (106)
  • 中国相当于美国几成实力.

    中国相当于美国几成实力

    但是这种“焦虑”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中美两国的经济实力相差并没有表面数据所显示的那么大,甚至可能已经发生了逆转。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实力也不逊于美国。中国的GDP结构和质量在不断优化和提升。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经济实力差距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分析和评价。

    2024-05-16 阅读 (105)
  • 中国特色的睡眠——睡子午觉.

    中国特色的睡眠——睡子午觉

    中国特色的睡眠——睡子午觉———什么是子午觉?1、子午觉就是晚上在子时231点睡觉,白天在1113点午休。

    2023-06-05 阅读 (97)
  • 中国茶的种类及其功效.

    中国茶的种类及其功效

    1、红茶。红茶属全发酵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点,以相宜的茶树新芽叶为质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

    2023-02-28 阅读 (74)
  • 中国民俗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一样吗.

    中国民俗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一样吗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段跌宕起伏的文化传承之旅。从孔子与井水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通过神话传说我们领略到中国人对宇宙的敬畏和奇思妙想。在民间故事中,我们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家人的温暖,而民俗故事则让我们明白了幸福生活与吉祥如意的追求。描述: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流传着许多神秘而奇妙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感情,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启示。让我们一起踏上一段跌宕起伏的文化传承之旅,揭开中国古老民间故事的神秘面纱!

    2025-06-24 阅读 (72)
  • 出游到日本一村庄,村民都是中国人,为什么?.

    出游到日本一村庄,村民都是中国人,为什么?

    1、据我了解,这个村子名为久米村。在明朝的时候就存在,也可以说是在明朝建成的,在其中住的大多数是从明朝流传下来的中国血脉。

    2022-07-16 阅读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