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的力量真是伟大!在外跑习惯了,在家就呆不住,尤其知道一个新去处,迫不及待地就要去。像图中这个俗名叫四眼洞的建筑,就在离我老家十来里的地方,就算长大出嫁距离其也不足百里,而年过半百我竟然不知晓,这怎么可以?!

急忙偷得空闲一探究竟。在整治一新的广阔田野中,这座建筑特别耀眼,一是其高大与周围的平坦形成鲜明对比,二是饱经风雨洗涤蒙了岁月风尘的外貌极俱沧桑感。

这座建筑学名文昌阁,坐落于山西运城盐湖区西王村,建于清朝,是一座两层重檐十字歇山顶的楼阁建筑,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三间,总高超过16米,因其四面均有门洞,被老百姓亲切称作四眼洞。

砖砌墙体,线条如此完美!立于洞下如何一个位置,穿堂风凉爽无比,刚刚骄阳下的炎热与烦躁立马一扫无余。

文昌阁四面皆有题字。南门额上的“迎薰”匾额之寓意,说法有二。其一作“迎薰拒莸”之解。“薰”乃香草之意,“莸”为臭草之称。就是说,西王的村民只欢迎高贤雅士仁善之辈,不接纳阴险恶毒的刁顽之徒。

第二种:依周易中的“乾、坤、坎、离、震、艮、巽、兑”之八卦诠释。南门位在“朱雀”神位。该神在天为赤鸟之神,下地为南方之火神,统辖周天之野,专司文明之权。因此,“迎薰”就是迎接南方之神护佑乡民之财富。

北门额上的“拱斗”,是指村民拱手敬迎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福降西王;西门额上的“缭白”,意指各地前来供奉文昌大神的学士,“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拜文昌,日日日日日敬日日敬圣贤”的香火青烟如天际白云缭绕于阁楼之间;东门额上的“萦青”,意在告诫后人要牢记荀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谆谆教诲,树立敢于超越前人的志向。综观四门题词,应理解为:南迎贤人,北拱天斗,西进民心,东出人才。

北门为玄武神位。该神“水之精也”,统辖北方之气,掌管文书之职,因此,北门“拱斗”,就是“拱辰”之意。北辰即为北极星,主惊恐、盗贼及调风顺雨之应,后喻为四方归附之意;西门为白虎神位,专司兵戈,掌管杀伐、争斗、疾病、死丧之事。因此,西门“缭白”意为敬迎白虎大神予以镇之;东门位在青帝大神之位。四门八字,又可理解为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之东方四神,以形成南风薰薰,民心归附,虎踞龙盘,卫护村民之势。

四门八字 字字珠玑,含义精深,真乃点睛之笔。而文昌阁在大清乾隆年间为运城潞盐名扬天下做出重大贡献。从西禁门出发的路线,途经西王、客头(今永济卿头镇),在夹马口装船到三河口,然后沿黄河顺流而下,入渭河将盐运往长安等地。当时在文昌阁设有盐务监所,重兵把守,对西运的潞盐进行核查。当时官府规定,一引盐为250斤,分装成两袋,一辆马车只许装30袋,车到西王文昌阁时,必须抽袋复秤,绝不允许缺斤短两或私自超载。

由于盐车到此必须停车受检或在此过夜,便带动了西王村盐业经济的发展,促使餐饮业、旅店业、银器工艺业如雨后春笋。虽然当时没有电灯,但每到夜晚,文昌阁四周灯火通明,车水马龙,骡马嘶鸣,如同白昼一般。


6月13日世界遗产日,在文昌阁正好碰上运城一行人来参观,其中有个懂行的大人物给大家讲解,追索历史了解了家门口的故事与过往的繁华……总算搞清了它的来龙去脉,心里坦然。而好景好物忍不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