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的很多产品质量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老百姓咬牙切齿,痛恨不良厂商。“质量强国”提出很多年了,中国的产品质量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参与产品生产的人都有切身体会。如何让产品质量持之以恒,真正将质量做到极致,质量管理中标准化管理必不可少。
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执法严格的监督机制,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国家标准,离不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本文对上述不做讨论,只对企业质量管理中标准化管理部分谈点心得体会。
标准化不是简单的制度化,也不是纯粹的数字化。企业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因素,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即使找不到所有因素也要找到尽可能多的因素,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一一列出来,用尽可能的量化手段固定下来(不能量化的也要定性下来),然后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是标准的制定、执行。标准化的制定分为制定前、执行中和执行后。制定前要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参照同行业先进标准,详实同时也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够得着且有一定先进性的操作标准。标准化的制定过程是一项复杂同时也是要讲究科学的过程,需要管理者尤其是专业管理人员的良好工作态度、较强责任心及严谨专业素养。标准制定好后,就是一个漫长的执行过程,这个执行过程需要最高管理者的坚定意志(有可能会增加成本)和基础管理者的持之以恒(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考验的是一个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在没有更好的标准前,即使标准是错误的,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影响质量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采取措施并解决质量问题。通过这一步后,对原有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制定新的标准,并进一步推行新的标准操作。通过不断的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修改标准,以此类推,周而复始,将质量管理推向深入,产品质量自然而然就会做到极致。就是说,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质量管理中标准化管理,看似高大上,但却不是大企业或者装备水平高的企业的专利。它适合于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它的软硬件如何,也不管它的规模大小。只要坚持将标准化管理做下去,产品质量就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质量强国”才能有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