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散文《风》有多少字

生活小百事通 2024年05月08日 阅读 (103)

窦跃生

一、作家介绍

杨绛,中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2001年,杨绛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4年,杨绛出版《洗澡之后》,为这个故事写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

二、原文讲解欣赏

杨绛《风》(题解,从最平常的事物写起。)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洒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散文的第一段怎么写?开门见山。提问式写法,是创新。排比修辞,山峰、树林、海洋。由风说到人。结构美学的四个阶段,起承转合。第一阶段,起。)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哲理、思辨。平静是酝酿风暴)。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山雨欲来风满楼。观察和感悟)。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比喻,人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喜怒哀乐是有颜色的,美妙无比)。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拟人化,风高兴时的样子)。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风的不同情感);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的叹息,只许抑制着的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第二阶段,承)。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和水的比较)。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于把它罩住。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几扫个干净(风的厉害,风的力量)。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具有生命的情感),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饨(第三阶段,转)。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像孙悟空遇到了如来佛。孙悟空再厉害,也逃不过如来佛的手心)。未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衷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来,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一分为二看风)。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第四阶段,合。孔雀开屏,点明主题。不动声色地把风暗喻成人)。

赏析

文章开头说“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 结尾说“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地约束着” 。这样写的好处:一是在结构上首尾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二是在内容上,点明文章主旨,对待风,要有一定的放松,也要给予一定的约束。

杨绛散文《风》有多少字(1)

文章描写“流水”和“风” ,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相同之处是:都受束缚,渴求自由。不同之处是:面对束缚, “流水”采取的是顺乎自然的抗争的方式,争取解放,终得自由;“风”采取的是坚决抗争的方式,但终难自在。

古人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因为事物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它们互相关联,互相影响,这就为作家提供了一个契机,一种可能,使他们可以把正面“写不出”的事物从侧面写出。“触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是很难表现的,因为无形无体,无色无味。但杨绛也像这位咏风的诗人一样,运用多种手法,将自然之风逼真、传神地表现出来。

三、主题情怀

通过多角度地写风的各种表现,暗示风好比人的情感,有时候有温馨,有时候有淡淡的忧伤,有时候有狂风恶浪,有时候激情万丈——风总是被天地控制着,人的感情也应该及时调整,表达了“万物需要平衡”的情怀。

四、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借风形成的风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2.语言沉静

在不动声色中,滴水穿石。雨不大淋湿衣裳,话不多暖人心肠。

3.结构严谨

层出叠见,步步深入。

五、相关阅读欣赏

生命中的钻石时光--散文写作之回忆录岁月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切过眼云烟之后,留下的是永远磨灭的记忆。这便是“生命中的钻石时光”。时光匆匆,万丈红尘中,总有一些事情一些人挥之不去。该忘却的,一片空白。至少我们还有回忆。这些贵如钻石。这些就是我们写作的最能够闪光的素材。回忆录,散文写作的宝库。有一句经典:老了什么也记不住,记住的都是过去的事情。是啊,对于老干部大学的学员来说,过去美好的时光,过去峥嵘的岁月,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这座宝藏,是取之不尽的源泉。所以,写作回忆录是我们得心应手的事情,是我们的优势。

杨绛散文《风》有多少字(2)

1.藤野先生》是回忆录的经典之作。这是鲁迅先生的名作,是对于一个人的回忆。主题:歌颂老师的伟大正直的人品,没有民族偏见。灵魂工程师对一生的影响。毅然放弃医学,从事文学的决定命运前途的选择,鲁迅选择了救治灵魂比救治肌体更伟大的人生目标。一个老师,传授给学生的除了知识,还有人品。艺术:对比写法。救国和镀金的对比。渺小和伟大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对比。樱花、舞会与放弃、选择的对比。肖像描写,突出人物性格。表面的黑瘦,内心的博大。2.我的前半生回忆录选择的灵活性。可以是千字文,记述感人的细节;可以是几十年的历史事件,一段漫长的岁月。作者溥仪。从皇帝到平民的人生跌宕。

3.《我当莫言的责任编辑》

一晃5年就过去了。5年前,看到新华社播发的消息《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怦然心动。因为,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登上诺贝尔文学的奖台。因为,忽然想起,自己曾经当过莫言的责任编辑。有一种兴奋和缘分交织的情愫潮水般在心中热浪翻卷。常言说:“百年修得同船渡”。似这份因文学而结缘,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结下的缘分显得弥足珍贵。当时,我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和莫言的这种机缘,当天就赶紧到单位资料室找到了当年的报样加以印证。这的确是真实的。光阴之箭射回到27年前。莫言的作品《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于《南阳日报》1990年6月19日第四版《白河副刊》第738期的头题位置。光阴的流转可以跟网速好有一比,呼呼啦啦几十年年过去了。那时,我才30出头的年岁,在南阳日报副刊部当文学编辑,负责编辑小说、散文、诗歌等。

只能把《春月雨霏霏》当做我的第一篇小说了,因为它变成了铅字,印刷在河北省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上,而在这之前写过了多少废稿,连我自己也记不清了。

那时候我在狼牙山下一个部队里当保密员兼图书管理员,晚上无事,就一丝不挂地在铜墙铁壁的保密室里写小说。写到深夜,常常感到肚中饥饿,连我自己也纳闷:为什么夜里肚子还饿?一直等到入了军艺时,方知夜里还可以吃“夜餐”。那时饿了就去抱了食堂一捆大葱,就着白开水吃,一直吃出了胃病。《春夜雨霏霏》就是在吃大葱的日子里写出的。小说写一个军人的妻子在一个春雨霏霏的夜晚里思念驻扎在海岛上的丈夫的“意识流”,十分革命十分革命浪漫主义,文辞华丽,形容词连串,现在看来,已是惨不忍睹。当然,现在我对我已发表过的东西都早就惨不忍睹了。痛感过去之不足,也许还有进步的希望。《春夜雨霏霏》战战兢兢地寄到《莲池》后,天天盼,终于盼来了一封信,拿到信心中热浪翻卷:终于没有退稿而且来了信,看来有戏了。那信极简短,让我找个方便时间去趟编辑部。一夜难眠,第二天便搭乘长途汽车去了保定市,找到《莲池》,进门如进金銮殿。给我写信的编辑毛兆晃接待了我。他说这稿子语言不错,有基础,希望我能改一改,几分钟谈完。回部队后改稿,改不出来,干脆重写了一篇,题为《在小岛上》。又送到编辑部。毛编辑又看了,认为也有可取之处,但依然不好,并建议我把两篇捏成一篇。回部队即“捏”,捏完了又送去。几天后,回信了,说稿子很好,编辑部主任也很欣赏,说我写得很洋气、对女人心理有准确把握等,高兴得我相当严重。小说《春夜雨霏霏》终于发表了,时间是1981年6月。从此我便开始了在文学道路上的狼狈跋涉,功名利禄,喜怒哀乐,个中滋味,难以述说。今日回头,想起那《春夜雨霏霏》,便大有凭吊古战场的味道了。

杨绛散文《风》有多少字(3)

因为是责任编辑,我反复阅读了莫言的《我的第一篇小说》,从文学价值、语法、错别字等方面例行公事地进行了把关。并在作品后面加了这样的批注:当时觉得莫言的这篇作品感情真挚,读来妙趣横生。从字里行间可以察觉到莫言由一个文学青年到文坛新星的艰难历程。写过多少废稿、一丝不挂地创作、憋足可笑的夜餐、爬格子的汗水结晶成铅字的喜悦等等心得体会,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一个个细节,能给更多从事文学创作的新人一种莫大的鼓励。那个年代,在《南阳日报·白河副刊》负责编辑文学作品的是我和周熠老师、张克峰三人。面对莫言的这篇讲述处女作出世故事的作品,我们曾经半开玩笑地议论过:像莫言这样有潜力的中国作家,有朝一日能否会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也很不好说。因为电影《红高粱》曾经风靡一时,影响很大。特别是那色彩铺张的红高粱林,给人留下的印象太美妙、太动人、太深刻了。如此这般的猜想,如今真的成了现实。记得报社还给“我的第一篇”征文作家特别开了发放稿酬优厚的绿色通道,给莫言寄去了50元稿费,实在是稿费从优了。为了答谢莫言不吝赐稿的情分,我还特意给他寄去了报样。世上虽有“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但,二十二年风过雁去,莫言的那篇《我的第一篇小说》的铅印作品,依然尘封在《南阳日报·白河副刊》上。我与莫言这段文学间的来往缘分,却始终明晰地烙在记忆的扉页中。回忆起这段幸福的往事,想到编辑是担负着“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职责,一种职业的成就感丝丝缕缕地萦绕在心头。

4.

最近看到南阳籍诗人痖弦的回忆录,感到非常亲切。

我们班很多同学写的回忆录很好。

白云写的当年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情景非常有亮点。

二姐写的回忆当年当医生为山区孩子治病的回忆录非常感人。

张天玉写的南阳交通变化征文成为获奖作品。

胡书庆写的周梦蝶来我家做客亲切自然。

李莉笔下的外公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充满了传奇色彩。

5.

回忆录写作的要求:

讲述岁月中永难磨灭的故事,对人生有所启迪。1500字左右为宜。

结构紧凑,脉络清楚,不要扯得太远。详略得当,突出细节描写。

语言通顺、活泼。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像给老朋友讲故事一样。

回忆录写作秘笈:选择故事胜过写作技巧。

精彩内容尽在问答鸭,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不错,别忘了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老王杨绛文章哪一段最能表现作者对老王的情感

    1.通过预习,你能从文章哪一句话看出杨绛对老王的感情?杨绛给予老王的是同情, 老王给予杨绛的是感恩。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4段,完成下列表格,了解老王的不幸。跳读课文1-16段,分别找出体现老王善良和我及家人善良的事件,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

    2024-07-02 阅读 (75)
  • 李娟的散文有哪些主题.

    李娟的散文有哪些主题

    在新疆有这样一位散文作家,她叫李娟。李娟并不是名家,至少和汪曾祺、余秋雨等散文大家相比,她并不起眼。然而,在这样一个名家散文才受追捧的时代下,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散文作家,她让我们在她的文字里看到了独特的创作力,新疆阿勒泰的美,新疆人生活的点滴都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李娟的散文没有商业化气息,没有被污染的浊气,没有名气的包装。她只有原生态,只有纯朴和野性,还有简单。

    2024-06-19 阅读 (68)
  • 短散文摘抄大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冰心短篇优美散文摘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冰心短篇优美散文摘抄 篇1 冰心短篇优美散文摘抄 篇2 冰心短篇优美散文摘抄 篇3 冰心短篇优美散文摘抄 篇4...

    2024-06-15 阅读 (58)
  • 钴鉧潭记是唐代散文中的名篇么.

    钴鉧潭记是唐代散文中的名篇么

    《钴鉧潭记》是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二篇。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

    2025-03-07 阅读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