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外线是波长为100-380nm的电磁波,其中具有消毒能力的是波长为200-280nm。病原微生物吸收波长为200-280nm间的紫外线能量后,其遗传物质核酸发生突变导致细胞不再分裂繁殖,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2、照射池一般采用明渠,污水层深度一般在0.651m之间,紫外光光源由若干独立的紫外灯模块组成的系统发出,紫外灯模块浸入污水层中;水流靠重力流动通过照射区域。
3、由于紫外光须照透污水层才能起消毒作用,污水中的悬浮物、浊度等会干扰紫外光的传播,影响消毒效果,故紫外线消毒一般用于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以及再生水的消毒中。
4、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消毒,是紫外线消毒应用最为普遍的领域,这类污水tss一般在1030mg/l、紫外穿透率在40%70%,而用于再生水的消毒,由于再生水表现为低浊度和高紫外穿透率,采用紫外线消毒效果更明显。
5、紫外线消毒相对氯类消毒有构筑物及设备占地面积小、几乎不产生消毒副产物的优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细菌受到致死量的紫外线照射后,3小时内若再以可见光照射,则部分细菌又能恢复其活力,这种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
6、由于紫外线消毒没有持续消毒效果,因此在给水上运用远不如污水的应用广,给水上运用紫外线消毒需要和氯类消毒相配合。在我国爆发的新冠病毒期间,不少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紫外+次钠的联合消毒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