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

漂白粉俗称含氯石灰,一般情况下含有效氯25-30%左右,遇水后生成次氯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被广泛采用。
漂白粉为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氯氧化钙的混合物,灰白色颗粒性粉末,有氯臭味,微溶于水。
受阳光照射或吸潮后易失效,应密封储存于阴凉干燥处。有效氯含量不得少于25.0%。
漂白粉的杀菌机制是它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钙和水反应后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立刻分解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从而对细菌原浆蛋白产生氯化和氧化反应,发挥杀菌作用。
漂白粉作为消毒剂可以预防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病、白皮病、赤皮病、打印病、疥疮病等的发生,其杀菌作用快而强,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它的杀菌消毒效力受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和pH的影响较大。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增强,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减弱。
而漂白粉的杀菌作用主要依赖于分解产生的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的杀菌力是次氯酸根离子的100多倍。
要使漂白粉发挥更佳的杀菌效果必须在偏酸的环境中进行,用于池塘的清塘消毒,带水清塘每亩每米水深用量为12~15Kg。
漂白粉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鱼虾蟹的清塘消毒和预防,以及针对鱼类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的预防。
(一)清塘消毒。一般施药量为每亩15公斤左右。先将漂白粉加水溶解,然后全池泼洒,能杀死水体中的水生昆虫、蛙卵、害鱼、螺狮及各种鱼病病原体。
(二)防治病害。采用漂白粉防治鱼病,在鱼病发生时或流行季节,一般一亩一米水深用一公斤左右 ,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2次,能治疗鱼类烂鳃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竖鳞病、肠炎病等。
漂白粉不论是用于清塘,还是用于治疗鱼病,均符合水产品生态养殖和无公害化养殖要求。
漂白粉的使用方法
(一)抽样测定定量法。施用前必须对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进行抽样测定,以便确定使用量,测定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可采用蓝黑墨水滴定法。
在防治鱼病方面,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要求达到30%,可以按照一亩一米水深一公斤的量使用。
(二)溶解过滤泼洒法。利用漂白粉防治鱼病时,不管池塘大小,用药量多少,在施用时,必须做到先用水溶解后,滤去残渣,然后进行全池泼洒,防止鱼类误吞漂白粉而造成死鱼现象发生。
(三)疗程施用法。使用漂白粉防治鱼病,一定要坚持疗程施用法一般1个疗程为3--5天即在第1天施用漂白粉后,间隔1天再使用第2次,连续施用2--3次
(四) 调节水质施用法。一般清水池塘或池水呈中性或微碱性时施用效果好。所以在施用漂白粉防治鱼病前,可采用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0--15千克调节水质,然后再施用漂白粉。
使用方法:鱼池消毒,一般在起鱼以后至下次鱼种放养之前进行空池灌满水,用漂白粉清池消毒,每平方米20克以上 (每亩13.33公斤)的用量,均匀撒入池中。
1~2天后,把池水放出。为促使池底土泥氧化,将池底耕把一遍,让太阳曝晒一周左右.防治鱼类赤皮、烂鳃等病,以10ppm漂白粉在水温10-15°C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15~20°C时浸洗15 ~20分钟。治疗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及防治肠炎病,以1ppm漂白粉全池均匀泼洒。
水研社小百科:平时常说的漂白粉和漂白精有什么区别?
一、成分不同
1、漂白精: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份为次氯酸钙。
2、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二、形态不同
1、漂白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2、漂白粉:一种有较强氯臭的白色粉末。
1、漂白精:经过处理可得到粒粒氧,即固粒氧,用于在鱼池中立体增氧,净化水质;
2、漂白粉:作为杀菌消毒剂,价格低廉、杀菌力强;用于废水脱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