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居,退朝而处,闲居。《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意思是说孔子闲居时舒坦而适意。《燕居即事》这首诗表达的也是闲居的适意,可能也是韦应物辞官后在居沣上时所作。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院子里的竹林显得很萧条,生长的丛兰也频遭风雨摧折。竹、兰都是士人喜爱的植物,士人们从它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品节,因而对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苏东坡有句名言:“不可食无肉,无肉使人瘦;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俗。”郑板桥有题画诗曰:“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君子之人,四时清风拂拂。”都是这种情感的表现。
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环境的描写。但从“萧条”、“风雨”、“折”等字眼体味,或也暗喻他在仕途上受到排挤。从韦应物的生平看,他的每一次闲居都是因为受排挤、罢官,都是无奈而为之的。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如此清幽的所在,只听得树林里的鸟儿啼叫。因为没有人来拜访,地上都已经长满了青苔。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闲居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郁郁葱葱。这两句与诗人《立夏日忆京师诸弟》中情形相近:“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北窗”,指书房,夏天时这里最为凉爽。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李白《戏赠郑溧阳》:“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本诗点睛之笔是结尾二句。由此返观前六句所述,虽然幽居或出于不得已,幽居之处亦显得萧条寂寞,但诗人却能无往而不适。
此诗思想感情与《幽居》等诗一脉相承。宋人刘辰翁评点说:“句句实状。”说此诗每句都是客观直白的描写。然而,诗人却在不动声色中完成了情感的转换,由“萧条”、“风雨”悄然过渡到自适、惬意。所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日本明治时期学者近藤元粹语),正是韦应物诗的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