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生活小百事通 2024年07月27日 阅读 (63)

作者:思贤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1)

古代诗词赏析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字的作用是什么?

开篇点题,交代观察对象,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2.请从动静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

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若”是好像的意思,表明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象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是虚写,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作用是什么?

点明暮春时节; 子规,杜鹃鸟,有子规啼血之意,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将明月人格化,以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拜托“明月”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关切之情。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的意思是:停宿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船行江中,春风吹拂,船帆高挂,船行平稳而轻快。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或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而行。

2.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3.《天净沙·秋思》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悲秋思乡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的美丽画面。

2.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构思巧妙。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情感:(1)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诗人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表达效果。

①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或虚写),追忆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流露出对盛世生活的向往;②与后面的“落花时节”形成对比。

2.“落花”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请写出本诗中“落花”的丰富寓意。

“落花”暗喻了:(1)诗人的衰病漂泊的身世凄凉之悲。(2)开元时代繁华的衰颓和社会的动乱。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传递的传统节日是?有什么风俗人情?

重阳节。有登高望远,喝酒怀亲,有的地方也叫父亲节,老人节。

2.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运用联想,想象了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场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九)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用对比手法,作者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

2.阅读全诗,请你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豪迈的气

3.“排”字好在哪里?

“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为下句抒情蓄势。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分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表现手法。

后两句采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何当共剪西窗烛”是作者的想象中的情景是虚写,“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实景,作者身在郁闷、孤寂的雨夜里憧憬着团聚的美好场面。

2.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诗中“期”“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愁苦;“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

(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的“僵”“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

“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出意志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表达作者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

3.“夜阑卧听风吹雨”是什么写法?

一语双关,“风吹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暗指南宋风雨飘摇的政权。

(十二)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康有为曾赞扬谭嗣同:“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你认为本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气猛志锐”为什么?

第三、四句,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心态。

精彩内容尽在问答鸭,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不错,别忘了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诗鬼是指哪位诗人,为什么.

    诗鬼是指哪位诗人,为什么

    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源远流长,就在这文化长河中,先人们通过代代积累,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至今仍被国人传诵的唐诗,就是我国文学殿堂里的璀璨明珠。在唐朝诗歌的星空中,可谓名家辈出、群星闪耀,正是他们的点缀和贡献,让唐代文学充满了魅力。就在这星空中,有一颗星却闪耀着神秘甚至有点诡异的光,他就是被后世称为“诗鬼”的大诗人——李贺。

    2024-04-04 阅读 (102)
  • 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而白朴的“秋”通篇都是用白描手法罗列物象,进行环境烘托,把孤村,落日,残霞,飞鸿,山青水绿,叶红菊黄串并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表达了作者当时悠闲自得,轻松愉悦的思想感情。元代的马致远、白朴两人都是元曲四大家中的人物,有趣是他们面对秋天傍晚的背景,都是以“天净沙”为曲牌名写的“秋思”和“秋”,其感情色彩和主题思想截然不同。

    2024-04-12 阅读 (94)
  • 张籍的秋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张籍的秋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可是信要寄出去的时候,张籍却觉得还有很多话要说,于是又把已经封好的信拆开,又加上了几句话。这不是古代人的强迫症,而是因为有太多的话想要说,有太多思念没有表达。一封家书包含了太多的内容,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写完的,总觉得意犹未尽,言不尽意。所以这样拆了写,写了拆,反反复复。就是这样的一首小诗,言辞恳切,表达了寻常人最朴实也是最感人的情感。

    2024-04-16 阅读 (87)
  • 白乌鸦和诗人读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白乌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是一个闭环,释出的善意一定会回到自己身上,放纵的恶念也一样会回到自己身边。白乌鸦曾经因为“不一样”而被父母抛弃,到最后它也因为“不一样”而抛弃了它的妻子,这个时候它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多么渴望被黑色的、“正常”的乌鸦所接受。酋长突然去世了,临死前还托付儿女,一定要让人类对乌鸦的偏见和误解消失。白珉终于有时间钻研羽毛颜色的问题了。她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父亲失望,夺回每一只乌鸦的尊严。

    2024-04-17 阅读 (85)
  • 钴鉧潭西小丘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于钴鉧潭西小丘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钴姆潭西小丘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4、作者在此写其景,传其神,把这些嶙峋的山石写得鲜活生动,仿佛它们都具有生物的灵性,富有情感,呼之欲出。3、石头本是静态的,然而一出现在作者的笔下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

    2024-06-05 阅读 (79)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哪位诗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哪位诗人

    综观李白的这首诗,无疑很朴素,通篇都是口语,却集问、答,叙述、描绘、议论为一体,浑然天成,为我们表现出了李白隐居生活的悠然情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的自然清新,它的绝美意境,它的深邃意蕴,无不向我们展示出了这首诗的魅力。虽然它只有短短的4句,却令人赞叹。当然,如本文标题所说的这类诗有很多,你喜欢哪一句呢?

    2024-04-14 阅读 (74)
  • 十五夜望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情感。11、《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024-05-02 阅读 (71)
  • 西江夜行张九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西江夜行张九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在《西江夜行》中,张九龄通过描绘夜行西江的场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句“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诗人借用宁静的夜晚、清澈的江水和明亮的月光,暗示着他的内心孤寂和思乡之情。夜晚的遥深,让诗人感到孤单无助;澄潭的清澈,似乎映照出他内心的纯净与思乡的深情。《西江夜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它不仅揭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在孤独的夜行中,张九龄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俗世的清高和内心的平静。诗中的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他对故乡、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2024-04-13 阅读 (64)
  • 放鹤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放鹤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约行十分钟,到得一曲径通幽处,中间一道小圆门,周边围墙,黄墙青瓦,正中写道,“张山人故居”。于是上了台阶,闪进山人故居。里则视野开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周边芳草佳木,郁郁葱葱,有修竹苍松、古井院落。东侧是放鹤亭,飞檐丹楹。西侧饮鹤泉,是一处古井,再前行,则是招鹤亭,砖木结构,小巧玲珑。游人往来其间,憩于招鹤亭中,极目远眺,只见三面环山,东望则是徐州市区。

    2024-06-07 阅读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