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度贴吧上一则“圆通快递北京站点倒闭”帖子,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靠话题的粘性和关注度,引发了一场快递倒闭潮的讨论。
日前,网友在百度贴吧上发布话题贴,称有8件快递在北京花园桥站点停了半个多月,一直没有收到,去该站点后发现,有几万件积压快递。随后,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在圆通快递的官方微博下方留言反映超过一周都没有收到快递,其他快递公司站点爆仓的消息被同时引入讨论。
外人很难想象,一边是“倒闭”的传言,另一边是“其他快递公司站点爆仓的消息”,这相互矛盾的景象是如何在同一条消息里和谐相处的。为何如此繁荣的快递行业,会突然之间爆发出如此激烈的问题?
老王先下结论:圆通也许是第一个暴露出问题的快递,但是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大家可能觉得眼前就是圆通的难关,但实际上更加难过的还在后边。
“现代的物流业,因为是新兴产业、又生长在资源配置的下游,从诞生起就具备了市场化的特征。坦率说,这是中国若干难得的可以尊崇自由竞争规则的小块领域之一。”
这是其他媒体人对物流行业的看法,但是在老王看来,这片看似自由的土壤,却从不存在什么“自由竞争规则”。
众所周知,虽然申通快递在1993年就已经成立,但是那时候的申通,远远没有现在这般的风光。包括后来的圆通,中通,韵达,也包括更后来的汇通等大小快递,其实现代物流行业(确切的说是快递业务)的真正兴盛,是伴随着阿里帝国的成长而成长的,其中的过程自不必说。总之经过一番爆炸式的发展之后,出现了现在的局面——看似风光无两的快递公司,其生死大权基本掌握在阿里帝国的手里,并且,后者甚至已经准备亲手将其葬送了。
原因有二:
其二、现代物流公司,已经受到一批“更加现代”的自营物流的严峻挑战。以京东自营快递为例,消费者普遍的评价是“相当快”“态度非常好”“包裹保护更好,无暴力装卸痕迹”,而这些正是圆通等快递所欠缺的。圆通等传统快递采用的“加盟”模式,更有利于前期的野蛮式扩张,却不利于后期的统一管理,组织机构职能部门过多,层次过于复杂,严重影响了货物流通的效率;同时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意识不到位,更是严重影响了客户的体验。相对来说,自营快递由于所属企业能够完全掌握货物流通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控制物流系统的运行情况,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自营快递,公司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供应商,经销商,和客户反馈的第一手资料,对中间环节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无论是提升客户购物体验,还是调整自身经营策略,都是无可替代的助力。
尽管2016年3月28日,菜鸟联盟的成立代表着淘宝帝国在此给物流行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然而菜鸟网络秉承了阿里一贯的风格,不直接做物流,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来把物流服务商吸纳进来,大家共同分担来自于自营物流阵营的压力。与阿里帝国的关系愈渐紧密或许可以一解燃眉之急,但是饮鸩止渴终究不是求生之道,如果找不到更加合理的转型方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经营方式,恐怕在阿里顶不住压力倒向敌对阵营的时候,仍会被弃如敝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