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是环境领域的两大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VS Water Research。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方面,近5年WR一直保持领先,而且近两年来领先幅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明年WR将和JHM携手双双踏进10分的门槛,而ES&T则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鉴于Elsevier是操纵IF的老手,而ACS则一直对IF相对佛系,因此,在影响因子方面,ES&T很难有反超WR的机会。

中科院-JCR分区
中科院分区方面,除了ES&T在环境工程这个小类中被分到了2区之外,其他大小类两者皆是1区。
JCR分区方面,环境工程领域WR排名第三,ES&T排名第六。而在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科学领域,两者的排名均有一定程度下降。除此之外,WR还属于水资源学科,在该领域高居第一。

近5年发文数
近5年来两者的发文数相对都比较稳定,但ES&T的发文数要远高于WR。不过近年来ES&T的发文量有所下降,而WR则逐渐上升,因此两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在Review占比方面,ES&T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而WR则逐年上涨,2019年已经是ES&T的两倍有余。较低的发文量和较高的Review占比,应该是WR的影响因子一直领先ES&T的主要原因。


国人发文占比
总的来说,国人在这两本期刊上的发文占比逐年增大,从2015年的20%出头到如今已经翻了一番。2015年的时候,国人在ES&T上的发文比WR稍高,但从2016年后在WR的发文占比实现反超,2019年已经领先将近7个百分点。
近年来,美国一直是ES&T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居于第二,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最快今年或明年便有可能实现反超。而在WR上,2016年,中国便已超过了美国,此后一直排名首位。

ESI高被引
2017年之前ES&T每年的高被引数量高于WR,但是2018年之后,WR实现了反超。而在高被引占比方面,WR则始终领先ES&T,尤其是自2018年开始,WR的高被引占比达到了ES&T的两倍之多,可见WR在环境领域的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大。


总结
从各个领域的数据指标来看,WR基本已经实现了对ES&T的全面超越。但这也是和两者各自的运营方式、发文规模和文章领域有关。近年来国人在WR上的发文量要高于ES&T,但差距并不明显,因此发表难度差别不是很大。
但是不管数据比较结果如何,对于任何一个环境人,都会以在这两本期刊中的任何一本上发表自己的工作为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