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南京和全国一样,生产第一线迫切需要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但当时教育的现状是,中等教育结构单一,普通高中畸形发展;中专和技工学校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恢复,但恢复工作进展很慢;农村职业中学破坏殆尽。南京全市每年有大批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要走向社会。这批学生大多无一技之长,面对社会经济的挑战束手无策,必须重新学习(培训)。1979年南京市第三十中学与市第一商业局联合创办商业职业班,由此,南京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了。
下面介绍我市几所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

江苏省戏剧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9年,该校曾升格为大专性质的江苏戏曲学院,后又改为中专性质。1969年12月,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美术系合并为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1977年10月,恢复江苏省戏剧学校建制,设京剧、昆剧、锡剧、扬剧、编导、舞美、歌话剧等专业,后又增设越剧专业,一个实验京剧团。1984年起,学校与剧团联合招生,改“统招统分”为定向培养。1993年起,学校根据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先后增设了艺术教育、艺术设计、影视表演、音乐表演、群众文化艺术等专业,与此同时,学校努力提高办学层次。1997年,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开办了大专班,开设戏剧文学、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学制为二年和五年。2000年起,学校积极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开设了7个高职专业,使学校从过去单一的戏剧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多门类、多层次的综合性艺术学校。2003年11月,江苏省文化学校并入江苏省戏剧学校。学校现有长白街、百水桥、天目湖(常州市)三个校区。
2011年起该校先后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锡剧团;常州市、江阴市、常熟市锡剧团;泰州市淮剧团;丹阳市丹剧团;海门市山歌剧团等院团合作办学。下图为2015年该校与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签订合作协议。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近六年,学校师生在省级以上艺术及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达多人次,其中有国家文华奖、中国戏剧节奖、小梅花奖金奖、红梅奖金奖、“蚁力神杯”全国戏曲戏剧大赛一等奖等。2000年以来,在校学生参加了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开幕式、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海APEC会议欢迎晚会、第十届全运会开幕式等许多重大活动,并赴澳门地区和日本演出。侯勇、海清等都是该校的毕业生。
2009年,“江苏小京班”赴澳门表演群体武戏《雁荡山》。

舞蹈学生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感知江苏”艺术周演出。

朱文章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赛项高职组声乐表演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女子群舞《摇到外婆桥》获全国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群舞三等奖,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2017年省艺术基金项目校园法治情景剧《没有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