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在2010年前一直是谁主办,谁露脸的大好事,为抢夺奥运会主办权在全球投票环节,东西方国家较劲环节从来都不是摆在台面上的事儿,谁能使招儿谁就使什么招,为能成为主办国,大家都无所不用其极。
1993年那时候,中国在世界刚刚崛起,经济政治形式都得到了提升,中国人喜欢创世纪年份做大事,于是中国想举办2000年奥运会,北京将能使的劲全都使出来了。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五常的时候,来自非洲的投票就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中国依旧动用了所有力量,在第三世界国家里争取支持,希望北京能赢得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
当时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国家城市有五个,分别是中国北京、澳大利亚悉尼、德国柏林、英国曼彻斯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其中北京和柏林是首都城市,五个城市全都拿出家底全力以赴争夺主办权。
参加投票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共89人。第一轮投票,中国以32票领先,悉尼以30票紧随其后,伊斯坦布尔仅获7票被淘汰出局。
第二轮投票中国以37票名列榜首,悉尼还是30票,北京看似胜券在握,柏林仅获得9票出局。
第三轮投票时,斯威士兰奥运会委员因故回国,剩下88位委员参投。第三轮,北京获40票,仍领先于获37票的悉尼,英国曼彻斯特被淘汰。

但是,到最后一轮投票结束时,悉尼峰回路转,突然加码获得45票,超过获43票的中国两票,实现翻转赢得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当时国内外一片震惊,是谁在关键时候投了反对票,让北京出局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
事实上这个解释很简单,悉尼能获得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美国和英国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三个看似都说英文的国家,在投票前一年就达成了许多默契,美国去周边所有美洲和欧洲国家为英国和澳大利亚使劲,让欧美根据整个形势交替为他们俩投票。

澳大利亚更派出特使到英国,两方商定坚决要击垮中国和土耳其主办权,在最后环节,两个国家再各自使劲,谁有机会谁就上。
北京为了能争得奥运会主办权,积极向亚洲和非洲第三世界国家传递合作,争取支持。当年的亚洲和非洲大多数国家被欧美压制欺凌,早就想在自己的落后国家里,推出一个新代表代表他们去争夺体育舞台角色权,中国北京是当时年代不二人选。
事实上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投票也证明了当时的世界格局,除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没有站边儿,剩下的东西方投票国都泾渭分明,西方欧美国家加上美洲国家基本都把票先后投给了悉尼、曼彻斯特和柏林,亚洲和非洲国家基本把票投给了北京。
那么在最后一个投票环节,本来领先的北京为何被澳大利亚反超,亚洲和非洲有哪些国家临阵变卦呢?

多年后,当年的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科兹承认是他们在投票前向非洲国家作了弊。在最终投票的前一天晚上,两个来自非洲的奥委会投票成员出现在了蒙特卡洛的一家高级餐厅,他们分别是来自肯尼亚的委员穆科拉,和来自乌干达的委员恩扬维索,邀请他们前来就餐的,就是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科兹。
科兹掏出了70000美元,两人每人3500美元,俩非洲奥委会成员当时就表态,如果澳大利亚进入最后环节,他们毫不犹豫将票投给悉尼。

2000年奥运会投票环节确实变化莫测,投票四个环节刚开始时亲德国,亲英国的欧美国家还心态各异,但是当德国、英国先后被淘汰,他们又团结一心将票投给说英语的澳大利亚,再加上临阵受贿变脸的非洲国家,北京最终失去了奥运会主办权。
如今世界格局在发生改变,谁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谁能为经济落后国家提供振兴资源,谁就能得到第三世界国家全力以赴的各种支持。北京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然后再接再励2020年举办冬奥会,成为世界首个奥运会、冬奥会两赛都承办的城市。
如今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团耳目一新,他们终于明白,在中国排名并不领先的成都城市建设、文化民俗、经济发展都如此让他们叹为观止,中国的诸多城市如今在世界上的地位早就不再是1993年当年的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