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衡水,酒文化根深蒂固,衡水老白干源远流长。据文字记载,衡水老白干酒,可追溯到汉代,正式定名于明代。衡水老白干酒传统的酿造工艺世代流传,以优质高粱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心酿制而成,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造就了芳香秀雅、醇厚丰柔、回味悠长的典型风格。
所谓“老”,是指历史悠久;“白”,是指酒质清澈;“干”,是指酒度高,达67度。其味“闻着清香,入口甜香,饮后余香”。具有清香味浓而不烈,度低(58度)绵软不淡,入口回味悠长的特点。
早在汉代时,对衡水酒的兴盛和酒品的质佳就有文字记载。到唐代酒业仍盛,衡水酒名声更响。在清代名著《镜花缘》中便有“冀州衡水酒”。诗人王之涣在衡水任主簿时也甚爱衡酿,直到宋代,衡水的酿造业依然兴旺不衰,传有“开坛十里香,飞芳千家醉”的故事佳话。明代建国,衡水酒的质量更高,有了“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压江南第一家”等赞美衡水酒的佳谣。明朝嘉靖年间,衡水酒取名“老白干”。“老”指其生产悠久,“白”是说酒体无色透明,“干”指的是用火燃烧后不出水分,即纯。这三个字,准确地概括了衡水酒的特点。之后衡水酒便以“闻着清香,入口甜香,饮后余香”这三香著称扬名。

传说一:酒的起源
在二千多年以前,滏阳河畔有一个小村庄,村子虽小,却也有一家小酒店。店主是个早年丧夫的寡妇,人称薛二嫂。二嫂为人诚实热情,做买卖也讲信誉,酒酿得味道也好,因此,小酒店的生意很是兴隆。
有一年冬天,一个银须飘拂,有仙风道骨之气的老石匠来喝酒,二嫂殷勤招待。老石匠端起酒打量一下,微笑着对二嫂说:“有句话说在前头,我可是有嘴喝酒,无钱还账,不知店主家可否同意?”二嫂听后毫不介意,也笑着说:“您老人家尽管放心,有钱没钱都能喝酒,您就像俺父亲,能喝就喝,不用在意。”老石匠也很高兴地说:“那我就不客气了。”
此后日复一日,老石匠是只赊酒喝,从不付钱,二嫂依然毫不怠慢,热情接待。一天,老石匠又来喝酒,喝过三壶之后,叫来二嫂问:“你家的水井在哪里?”二嫂说:“守着滏阳河近,所以没有井。”老石匠摇摇头说:“要想酿造美酒,还是井泉水最好。你没有水井,我来给你打一口,以答谢你的长期赊酒之德。”于是老人亲自选好吉地,取出锤凿,开始凿井。老人日夜赶工,仅数日后,一口水井便凿成了。二嫂见此喜上眉梢,本想好好宴请老石匠表示感谢,却见老石匠酣睡在井旁。二嫂见此情景想叫醒老人,谁知手刚一碰到老人,他便化作一团淡淡的青气飘然而去。再低头看水井,只见井中清清的泉水不断汩汩上涌,于是马上汲上一桶,喝一口清冽的甘泉水后爽快异常。二嫂用此水酿酒,味美醇香可口。自此以后,客商闻名来此喝酒的一日多似一日。光阴似箭,斗转星移。几百年过去,小村不断发展,变成了衡水城。到了明代,衡水城已有了18家酒店,其中最大的一家,就是口碑最好、世代相传的薛二嫂家的“德源涌”酒店。“德源涌白酒”以生产历史古老的“老”,酒液无色透明的,“白”,该酒用火点燃不剩水分、酒精度高的“干”这三者来命名,被取名为“老白干”。

传说之二:王之涣与老白干酒
衡水古称桃县,唐中宗神龙年间,大诗人王之涣曾在桃县任主薄。据说王之涣非常喜爱老白干酒,吟诗作赋时,常要饮酒助兴。相传王主薄还请鲁班的徒弟喝过老白干酒,那横亘桃城,古石嶙峋的券孔老拱桥,便是鲁班的徒弟酣饮老白干酒后,酩酊之中露绝术,妙手建筑而成,并且顺手牵羊不知从哪方挪来一尊青石麒麟,至今还蹲在老石桥头。衡水人至今有口皆碑,感戴王之涣的政绩功德和鲁班徒弟的神工绝艺,认为酒还是请这样的官喝!

传说之三:王冕赞酒
相传元朝画家王冕一日来到衡水,时值隆冬,天气寒冷,冻得他瑟瑟发抖。忽见一茅舍,他决定进去避避风寒。舍内一老者见他如此凄冷,遂取出白酒一壶,请他饮下驱寒,王冕也不推辞,一杯一杯喝下肚,情不自禁说道:“一杯香,二杯甜,三杯香甜惹人馋,连喝十杯皆愿干”,并向老者询问此为何酒,老者微笑而答:“此乃衡水老白干酒,这个地方到处都在产酒啊!”王冕带着感激离开茅舍,走出老远仍在自言自语:“衡水烧锅到处有,琼浆玉液日夜流,来到此地不喝酒,枉在世上走一走!”
传说四
河北衡水白酒通称“十里香"。乾隆年间,有一天,开设在通商街的一家酒店,酒坛中刚刚灌上久存的老烧酒,一个骑毛驴的老人出现在店门口,他把驴拴在门前的大树上。连声说道:“好香的酒”便向站柜的学徒买酒喝,一连喝了六大碗。学徒们都觉得吃惊。连忙把这事告诉了酒店掌柜。这时,喝酒的老人正要付钱,掌柜的赶忙上前拦住,热情地说:“我们酒店有条规定,能喝到五斤以上的,准许他白喝,不收分文,还要结为酒友。”说完一定要挽留老人吃饭和住下。经过几番推让,老人虽答应白喝酒,但是坚决不吃饭,更不住宿。他向掌柜的道了谢,骑上毛驴走了。直到出门,还在不住地称赞白干老酒。
老人走后,掌柜的就派一个伙计尾随着,如果老人醉倒,可以照顾照顾。出城不远,老人就发现背后有人,走了十多里,仍然紧紧相随。他很是惊疑,以为跟踪的是个坏人,他气愤地停下质问,伙计把主人的好意说了,那老人很高兴地说:“你们主人很好,回去后对他说,俺愿同他建立友谊,我是山东人,叫金钩李子。如果以后在济南府一带有为难的事,可以找我。你不必再送了,喝这几碗酒是小事。”说完扬长而去。后来有一年,衡水年景不好,酿酒原粮得去济南购买。买粮车没有买通当地恶棍,遭到刁难和路劫,上万斤粮食被扣下了。酒家听到消息,想到了喝白干老酒的老人,想试试看他能不能解燃眉之急,就备下老酒一篓,赶车到了山东,果然找到了金钩李子家。原来这是一位侠义老英雄,恶霸慑于李子的威名,如数归还了车马和粮食。李老汉把那坛酒分赠给没钱买酒的人。从此,老白干酒在山东有了盛名。山东有些酒家,纷纷赴衡水采购。渐渐地,白干老酒居然成了衡水老酒的美名,白干老酒后来又叫成“老白干”,代代相传。
传说一:酒的起源
在二千多年以前,滏阳河畔有一个小村庄,村子虽小,却也有一家小酒店。店主是个早年丧夫的寡妇,人称薛二嫂。二嫂为人诚实热情,做买卖也讲信誉,酒酿得味道也好,因此,小酒店的生意很是兴隆。
有一年冬天,一个银须飘拂,有仙风道骨之气的老石匠来喝酒,二嫂殷勤招待。老石匠端起酒打量一下,微笑着对二嫂说:“有句话说在前头,我可是有嘴喝酒,无钱还账,不知店主家可否同意?”二嫂听后毫不介意,也笑着说:“您老人家尽管放心,有钱没钱都能喝酒,您就像俺父亲,能喝就喝,不用在意。”老石匠也很高兴地说:“那我就不客气了。”
此后日复一日,老石匠是只赊酒喝,从不付钱,二嫂依然毫不怠慢,热情接待。一天,老石匠又来喝酒,喝过三壶之后,叫来二嫂问:“你家的水井在哪里?”二嫂说:“守着滏阳河近,所以没有井。”老石匠摇摇头说:“要想酿造美酒,还是井泉水最好。你没有水井,我来给你打一口,以答谢你的长期赊酒之德。”于是老人亲自选好吉地,取出锤凿,开始凿井。老人日夜赶工,仅数日后,一口水井便凿成了。二嫂见此喜上眉梢,本想好好宴请老石匠表示感谢,却见老石匠酣睡在井旁。二嫂见此情景想叫醒老人,谁知手刚一碰到老人,他便化作一团淡淡的青气飘然而去。再低头看水井,只见井中清清的泉水不断汩汩上涌,于是马上汲上一桶,喝一口清冽的甘泉水后爽快异常。二嫂用此水酿酒,味美醇香可口。自此以后,客商闻名来此喝酒的一日多似一日。光阴似箭,斗转星移。几百年过去,小村不断发展,变成了衡水城。到了明代,衡水城已有了18家酒店,其中最大的一家,就是口碑最好、世代相传的薛二嫂家的“德源涌”酒店。“德源涌白酒”以生产历史古老的“老”,酒液无色透明的,“白”,该酒用火点燃不剩水分、酒精度高的“干”这三者来命名,被取名为“老白干”。
传说之二:王之涣与老白干酒
衡水古称桃县,唐中宗神龙年间,大诗人王之涣曾在桃县任主薄。据说王之涣非常喜爱老白干酒,吟诗作赋时,常要饮酒助兴。相传王主薄还请鲁班的徒弟喝过老白干酒,那横亘桃城,古石嶙峋的券孔老拱桥,便是鲁班的徒弟酣饮老白干酒后,酩酊之中露绝术,妙手建筑而成,并且顺手牵羊不知从哪方挪来一尊青石麒麟,至今还蹲在老石桥头。衡水人至今有口皆碑,感戴王之涣的政绩功德和鲁班徒弟的神工绝艺,认为酒还是请这样的官喝!
传说之三:王冕赞酒
相传元朝画家王冕一日来到衡水,时值隆冬,天气寒冷,冻得他瑟瑟发抖。忽见一茅舍,他决定进去避避风寒。舍内一老者见他如此凄冷,遂取出白酒一壶,请他饮下驱寒,王冕也不推辞,一杯一杯喝下肚,情不自禁说道:“一杯香,二杯甜,三杯香甜惹人馋,连喝十杯皆愿干”,并向老者询问此为何酒,老者微笑而答:“此乃衡水老白干酒,这个地方到处都在产酒啊!”王冕带着感激离开茅舍,走出老远仍在自言自语:“衡水烧锅到处有,琼浆玉液日夜流,来到此地不喝酒,枉在世上走一走!”
传说四
河北衡水白酒通称“十里香"。乾隆年间,有一天,开设在通商街的一家酒店,酒坛中刚刚灌上久存的老烧酒,一个骑毛驴的老人出现在店门口,他把驴拴在门前的大树上。连声说道:“好香的酒”便向站柜的学徒买酒喝,一连喝了六大碗。学徒们都觉得吃惊。连忙把这事告诉了酒店掌柜。这时,喝酒的老人正要付钱,掌柜的赶忙上前拦住,热情地说:“我们酒店有条规定,能喝到五斤以上的,准许他白喝,不收分文,还要结为酒友。”说完一定要挽留老人吃饭和住下。经过几番推让,老人虽答应白喝酒,但是坚决不吃饭,更不住宿。他向掌柜的道了谢,骑上毛驴走了。直到出门,还在不住地称赞白干老酒。
老人走后,掌柜的就派一个伙计尾随着,如果老人醉倒,可以照顾照顾。出城不远,老人就发现背后有人,走了十多里,仍然紧紧相随。他很是惊疑,以为跟踪的是个坏人,他气愤地停下质问,伙计把主人的好意说了,那老人很高兴地说:“你们主人很好,回去后对他说,俺愿同他建立友谊,我是山东人,叫金钩李子。如果以后在济南府一带有为难的事,可以找我。你不必再送了,喝这几碗酒是小事。”说完扬长而去。后来有一年,衡水年景不好,酿酒原粮得去济南购买。买粮车没有买通当地恶棍,遭到刁难和路劫,上万斤粮食被扣下了。酒家听到消息,想到了喝白干老酒的老人,想试试看他能不能解燃眉之急,就备下老酒一篓,赶车到了山东,果然找到了金钩李子家。原来这是一位侠义老英雄,恶霸慑于李子的威名,如数归还了车马和粮食。李老汉把那坛酒分赠给没钱买酒的人。从此,老白干酒在山东有了盛名。山东有些酒家,纷纷赴衡水采购。渐渐地,白干老酒居然成了衡水老酒的美名,白干老酒后来又叫成“老白干”,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