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富勤事件历经两年,终于划上了句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日前宣布调查报告:百富勤因管理不当倒闭,前主席及三董事资格应撤销。
公司破产倒闭 董事撤销资格
日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了1998年百富勤倒闭独立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历时两
年。1998年百富勤被清盘后,为了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即委任独立审查员法兰特(RichardFarrant)对倒闭原因进行调查。经过两年的调查,独立审查员法兰特认为虽然亚洲金融风暴是公司清盘的直接原因,但是报告及会计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上的基础系统缺陷也是导致其倒闭的主要原因。
报告认为百富勤公司的高层人员对监管不当、风险失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由于管理层没有高度警惕,没有妥善部署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导致公司在金融风暴中失去抵抗力,最终踏上清盘的不归路。因此报告建议,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应取消前主席杜威廉、财务及信贷风险管理董事总经理黄永昌、库务和市场风险管理董事总经理伍健文和定息债券董事总经理李事镇这四名前董事出任公司董事的资格。根据香港《公司条例》,公司在清盘时,只要高级人员违反了他应履行的责任或犯了欺诈罪,破产管理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取消该人员出任董事的资格,年期最长可达15年。
十年辉煌 毁于一旦
香港百富勤投资集团诞生于1988年9月,当时它是在香港1987年股灾的颓垣败瓦废墟上组建的,筹建人是当时同在花旗银行任职的梁伯韬、杜威廉。他们自立门户不到10年,已使“百富勤”从一间小公司发展成为拥有240亿港元总资产、126亿港元市值、包括融资、投资、证券、商品期货及外汇经纪与资产管理等多种业务的香港最大证券集团,也是除日本以外亚洲市场实力最雄厚、影响力最大的投资银行,并跻身于《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之列。梁、杜二人也随之成为香港股坛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许多人看来,百富勤的成功是一个真正的奇迹。
1997年7月,正当百富勤的发展如日中天之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由于百富勤大量投资于东南亚债券市场,这次危机直接给百富勤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大幅度贬值,在亚洲债券市场的过度扩张,使百富勤陷入了财务困境。在一整套“拯救计划”相继流产后,百富勤投资集团公司无可奈何地进入法律程序,进行清盘。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它成为最为壮烈的殉葬品。
孤军奋战 墙倒众人推
在百富勤事件最终划上句号的时候,百富勤昙花一现的辉煌仍旧给人留下了不少遗憾。百富勤从财务危机爆发到宣布清盘,仅仅历时数月。其中损失惨重的自然是债权人。其实,当初在陷入财务困境后,“百富勤”也使出了浑身的解术。公司曾出售21亿美元的资产,并广揽合作伙伴以解燃眉之急。瑞士苏黎世集团也曾拟为其提供15.5亿港元的资金成为其大股东。但亚洲金融风波持续不止,印尼盾短期内大幅贬值,使“百富勤”在印尼的业务几乎全部被套住。苏黎世集团目睹“百富勤”财务更加恶化的现实,终于取消入股“百富勤”的计划。香港证监会随即宣布对“百富勤”发出限制通知书,禁止其处理资产。
作为一家经营证券与投资业务的公司,百富勤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猛,其业绩是有目共睹的。内地对百富勤的熟识也是从百富勤承担国企H股在香港上市业务开始的,梁伯韬为此还获得了“国企红筹股之父”的称号。应该说,百富勤能够跻身于国际级金融机构,发达的投资银行业务是其成功的基石。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百富勤宣告破产不久法国国家巴黎银行随即入主百富勤,梁伯韬和员工都进入了新公司。法国国家巴黎银行看中的正是原百富勤的银行业务,果然后来的BNP百富勤不负重望,在香港创业板市场又一次大显身手。
百富勤的新生固然使人欣慰,但其中也难免夹杂着某些遗憾。BNP如此爽快地入主百富勤,和当初瑞士苏黎士的拂袖而去形成天壤之别。其中的原因就是百富勤宣告破产后,剥离了债务,BNP面对的是无债一身轻的百富勤;而当初瑞士苏黎士面对的却是一个没有任何重组缓冲期限,即将被处以极刑的百富勤,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不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所能承受的。
由于香港法律没有赋予陷入困境的企业重组的缓冲时间,百富勤的债权人就这样失去了挽回损失的机会。看来宣告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固然能维护市场秩序,但这种速死法对债务人而言的确不太公平。杨品文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聊天室】【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