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最近热播,看起来是部比较考究的剧。历史上仁宗朝可谓是群星璀璨,光花生酱知道的就有晏殊、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韩琦、范仲淹、富弼、包拯、王尧臣、蔡襄、吕夷简、狄青、柳永、晏幾道、宋祁、宋庠、司马光、王安石、曾布、曾巩、王令、苏洵、苏轼、苏辙、沈括、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邵雍、宋敏求、刘攽、刘敞、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zhì)、米芾、蔡卞、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他们有的在仁宗朝主持中央或地方政务,有的在仁宗朝中了进士,有的出生并成长在仁宗朝,其中有政治家,有科学家、有理学家,有历史学家,有名将,有文学家。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与曹皇后
在考试史上,仁宗朝的嘉佑二年进士榜可以称得上是千古第一榜,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是欧阳修和梅尧臣,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颐、程颢等等都是这一榜进士。名臣中,韩琦、范仲淹、富弼、王安石、司马光、包拯都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的名声在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在理学方面,宋代理学大致分为四个派别,也就是“濂洛关闽”,其中“濂”指周敦颐,“洛”指程颐、程颢兄弟、“关”指的是张载,“闽”指的是朱熹,除了朱熹,其他都活跃在仁宗朝。理学对后来中国的影响,那是非常巨大的。书法方面,“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都成长或活跃在仁宗朝。史学方面,宋祁、欧阳修的《新唐书》、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在仁宗朝编成。学术方面,仁宗朝有《崇文总目》,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看了这个名单,是不是膝盖有点承受不住,想要给大佬们跪下了?

《清平乐》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当然,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其中的“背诵并默写天团”了,毕竟从小学开始就跟他们斗智斗勇,听到他们的名字就闻风丧胆,为一个字扣半天,看着考试卷上的背诵填空题脑子一片空空如也,看到老师毫不留情的“❌”瑟瑟发抖,这一切,他们都有一份功劳。

《清平乐》中的《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
简单粗暴地拿唐宋八大家来说,宋代六家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苏都是在仁宗朝中了进士然后做官的。诗歌方面,宋诗以“江西诗派”影响最大,“江西诗派”推崇“一祖三宗”(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黄庭坚与陈师道都出生并成长在仁宗朝。
问题来了,这个“背诵并默写天团”都写了哪些《清平乐》呢?

《清平乐》中的晏殊,还是我们熟悉的“吕秀才”吗
《清平乐》是一个词牌名,在仁宗朝也非常受欢迎。比如晏殊的: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第一首)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第二首)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清平乐》中的名臣韩琦
他儿子晏幾道几乎是宋词“小令”的王子,非常喜欢《清平乐》,有很多首,我们也跟他老爹一样,就选三首:
红英落尽,未有相逢信。可恨流年凋绿鬓,睡得春酲欲醒。
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第一首)
沉思暗记,几许无凭事。菊靥开残秋少味,闲却画栏风意。
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入香襟。犹恨寻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第二首)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第三首)

《清平乐》中的欧阳修
欧阳修的: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清平乐》剧照
柳永的:
繁花锦烂,已恨归期晚。翠减红稀莺似懒,特地柔肠欲断。
调不堪尊酒频倾,恼人转转愁生。□□□□□□(脱字),多情争似无情。

《清平乐》剧照
王安石的: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清平乐》剧照
苏轼的: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清平乐》剧照
刘敞的:
小山业桂,最有留人意。拂叶攀花无限思,雨湿浓香满袂。
别来过了秋光,翠帘昨夜新霜。多少月宫闲地,姮娥与借微芳。
刘敞和刘攽是兄弟,主要研究史学。他们是当时最博学的人。有多博学呢?欧阳修在这方面都要被他们瞧不起,刘敞曾经说过“好个欧九,可惜不读书”,欧阳修排行第九,他文章写得那么好,还编过《新唐书》《新五代史》,金石学也很懂得(有《集古录》),都要被这么说,可见二人的知识和学术水平。那个著名的“皛饭”和“毳饭”中的苏轼和刘攽的版本里,苏轼之所以上当,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认为“贡父(刘攽的字)读书多,必有出处”,所以,光看知识水平,这两兄弟想学问是在欧阳修和苏轼之上的。

《清平乐》剧照
黄庭坚年纪较小,但是出生和成长在仁宗朝,他也有好几首《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首最有名)
休推小户,看即风光暮。萸粉菊英浮碗醑,报答风光有处。
几回笑口能开,少年不肯重来。借问牛山戏马,今为谁姓池台。(第二首)
黄花当户,已觉秋容暮。云梦南州逢笑语,心在歌边舞处。
使君一笑眉开,新晴照酒尊来。且乐尊前见在,休思走马章台。(第三首)

《清平乐》剧照
晁补之有几首:
黄花过也,月酒何曾把。寒蝶多情爱潇洒,晴日双双飞下。
沈吟独倚朱栏,采芳贻向□边。枕上醉排金靥,幽香付与谁怜。(第一首)
炎天畏景,午漏那堪永。何苦相仍愁簿领,短壑清溪牵兴。
瑶台月下曾逢,何由却睹冰容。一笑为驱烦暑,故人元是清风。(第二首)
寒风雁度。声向千门去。也到文闱校文处。也到文君绣户。
背灯解带惊魂。长安此夜秋声。早是夜寒不寐,五更风雨无情。(第三首)
晁补之与黄庭坚、秦观以及张耒并称“苏门F4”,哦不,“苏门四学士”,与这三个人加上陈师道、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后来又有个“苏门后四学士”的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除了李格非因为女儿太出名跟着一起沾光之外,后四学士完全不及四学士的光芒。但是,光苏轼的徒弟门人就足以构成一个天团了,是不是很厉害?

《清平乐》剧照,《孤城闭》是改之前的名字
陈师道也有好几首,还是贯彻不超过三首的原则:
重重叠叠,娜娜裙千襵。时样官黄香百叶,一岁相逢两节。
曲阑绕遍芳丛,一枝作意妍秾。折得有谁相忆,却须还与秋风。(第一首)
秋声隐地,叶叶无留意。冰簟流光团扇坠,惊起双栖燕子。
夜堂帘合回廊,风帷吹乱凝香。卧看一庭明月,晓衾不耐初凉。(第二首)
重重叠叠,娜袅裙千襵。时样官黄香百叶,一岁相逢两节(是岁闰九月,两作重阳)。
曲阑绕遍芳丛,一枝作意妍秾。折得有谁相忆,却须还与秋风。(第三首)

《清平乐》剧照
李廌有一首:
落梅呜咽,暗淡城头月。吹满江天惊梦蝶,唤起画楼伤别。
帘风轻触银钩,梧桐玉露新秋。底事琐窗深夜,素娥常伴人愁。
所以这部剧名《清平乐》名字起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毕竟仁宗朝有这么多人都喜欢写《清平乐》,不过剧中应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让这些大佬们都登场,但是花生酱还是非常期待看到“背诵并默写天团”越来越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