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疏于准备,仓促上阵既不了解待招聘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或也没有提前至少15分钟看阅应聘者简历或准备面试问题。不了解岗位要求的面试者只能选出他/她自己认为合适的人,而不是真正适合招聘岗位的人。
2、2、跟着感觉走,不够专业不懂得胜任素质模型及相应的面试问题,提问缺乏针对性,或没有做任何面试记录,面试后对应聘者的印象很快就忘记了。
3、3、角色模糊说得太多,成为了“自我秀”的舞台,或过度渲染工作以吸引应聘者。
4、4、“像我”的偏见倾向于过高评价与自己相似的人。当我们赞扬与我们相似的人时,实际是在强调自身的价值。例如,一个mba毕业的管理侮侮者可能倾向于选择拥有同样证书的人。
5、5、反弹效应如同人的第二次婚姻一样,人们倾向于寻找一个与过去不满意的人的特点相反的人;或寻找一个与过去满意的人的特点完全一致的人。
6、6、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7、7、以貌取人《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
8、8、草草决策、轻易承诺面试就是一个“不断排除”的过程。这很像是一次相亲或者初次约会, 我们可以很容易在第阅改一眼“淘汰”对方,你自己知道你蚊民鉴永远不会与这种人结婚,相反,我们却很难在第一次就做出嫁给/迎娶对方的决定。
9、9、不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求职者面谈变质询;或面试时,坐姿不正如后仰型,显得不尊重应聘者。面试官即公司的品牌形象,面试过程即体现了公司的文化氛围,如果是前者这样的面试方式,试想,还有人敢来公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