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的饮食观念小孩子味蕾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应该吃些低盐低糖比较清淡的口味。如果长时间的接触味道很种各种零食,就会产生味觉的依赖,吃的时候是觉得很爽,停不下来。等再吃清淡的食品,像小米粥,青菜,这样有营养的食物时,就索然无味了。味觉的依赖会让孩子口味越吃越吃重,这是不健康的。
2、不可把零食当奖品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因为孩子过于调皮,或者是在鼓励孩子时,都喜欢拿某些孩子喜欢的零食当成奖品以此来取悦孩子。这招看似很有效,却留下了很多后患。让小孩子在你面前有了一点点表现后,就会开口要各种零食,若家长不满足他,他就耍赖,哭闹,最好家长只好妥协,不要拿零食当奖品哦。
3、适当的吃些零食适当的吃些零食还是可以,别的小朋友都有吃的,就你的孩子没有,他看着别人吃的很欢时那种表情,对难受啊。所以不能完全控制的。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制定一些方案,不能超多少量,只能在什么时间内吃。但是小孩子一般都不会配合,家长要多花点心思,多点耐心。
4、主餐前后不吃零食特别是在正餐前后都不要让孩子吃零食,家长一边做饭,孩子一边喊饿,要吃东西,其实是想吃零食找的借口等饭做好了,孩子零食也吃饱了。自然就不吃主食了,家长再硬要孩子吃饭,孩子就哭闹,等过了吃饭的点,孩子又饿了,主食没有了,又接着吃零食,恶性循环,家长要控制主餐前的零食。
5、做好小孩子的榜样很多大人也常常会为诱人零食嘴馋,忍不住大快朵颐的吃起来,小孩子看到父母也在吃零食,就要的更理所当然了,也吃的更欢,更肆无忌惮了,当你下次再控制他,不让多吃时,他就会说,“妈妈你自己都吃了,怎么就不可以让我吃了?”当你听到孩子这样说时,还能和他反驳吗,大人要好孩子的榜样。
6、可借助老师的帮助小孩子一般都比较“惧怕”老师,也很听老师的话,当家长的话没什么威力的时候就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特别是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和老师沟通,不要用零食来做为奖罚的“战利品”也可以让老师和孩子制定一些小规则,不吃,或少吃零食会得到小红花之类的。
7、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不要老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很多事情就按自己的意愿来,其实现在的孩子都懂事很早的,家长朋友要多和孩子沟通,沟通不能泛泛,要交流到实处。告诉孩子吃零食到底不好在哪儿,不要总在说吃零食不好,具体不好在哪儿了?要说道实处。还有孩子听大人的话没有吃了,也要夸到实处,不能泛泛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