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国推出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同样是在今天,杭州要成为全国首家颁发房屋电子身份证的城市。
在今天召开的城市大脑2.0推进会上,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杭州市将通过房屋身份证建立涉房数据(企业注册、水电气、人口)关联渠道,破解以前全市涉房数据各自孤立、无法关联的困局。
据悉,依托城市大脑2.0,目前“数智宜居”已经初步形成了“一证一仓一图”的建设成果。
1、“一证”即房屋身份证。
通过查档案和跑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初步摸清了市区(十区)房屋底数,在政法委开发的统一地址库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杭州市房屋身份证号编制规则》,并完成了市区约103万幢、448万套房屋的身份证赋码。
2、“一仓”即人房地大数据仓。
通过房屋身份证关联归集涉房数据,建设人房地大数据仓。目前已归集涉房数据16.74亿条,经过前期数据清理,各类涉房数据和具体房屋的关联率达到了90%。
3、“一图”即人房地专题地图。
通过人房地GIS地图,“一图”展示全市“人房地”全要素数据信息。实现“以图管地管房、以房管企管人”的目标。
在“一证一仓一图”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特定区域内的房屋、土地、注册企业、就业人口、居住人口、房屋空置等情况的精准分析,为城市治理提供有效支撑。
有哪些重点应用场景?
1、【市场监测】场景
系统可以采集土地供应、工程建设、市场运行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趋势预测,为决策提供精准服务。例如,可以对保交楼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变动进行实时监测,实现预警预报。
2、【供需匹配】场景
利用特定区域内企业、人口、房屋、土地等数据,研判各类住房供需平衡状况和近中远期动态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决策建议,以促进区域内产城人协调发展。目前已试点对未来科技城核心区、滨江区开展了供需分析。(接下去我们看一下系统介绍)
3、【项目监测】场景
对全市已供应的土地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监测,实现从土地供应、项目审批、工程建设、楼盘预售、竣工办证等全过程管理。目前全市近三年供应的土地1714宗已实现落图监测。
4、【公服配套】场景
通过对15分钟和5分钟生活圈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水平的评价诊断,并结合需求特征,提出公服配套补短板的决策建议。目前已在原来上城区试点的基础上,扩展到全市313个15分钟生活圈、1553个5分钟生活圈。
5、【职住平衡】场景
利用高德LBS和手机信令数据,结合人口和就业数据,对重点地区职住平衡情况进行总体监测分析。为城市规划和交通优化提供数字赋能。目前在原来城西科创大走廊和滨江区两个区域试点基础上,已扩展到全市12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