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巴金在三十年代写的,但是直到如今,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里面有三对年轻男女的不同人生遭遇和结局。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真的不假。高家三兄弟乃是一母同胞,但他们却性格迥异。大哥觉新优柔寡断、逆来顺受,老二觉民温和稳重、正直冷静,老三觉慧热情冲动、叛逆反抗。
不同的性格对待事情,必定会有不同的选择,从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有些不幸看似必然,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有些幸福似乎命中注定,但如果没有付出努力,也不会有幸福的结果。
1
既然没有结果已成定局,不如放下各自安好
觉新和梅既是表兄妹,也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他们两小无猜。但是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由于在牌桌上产生了矛盾,故意用拒婚来报复。
两家母亲这么矫情,一点也不为儿女的幸福考虑。觉新的父亲更是奇葩,居然用抓阄的方法来决定儿子的婚姻大事,然而觉新并没有反抗。
毕竟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很正常的,自由恋爱还是个新生事物。觉新和梅,都被父母安排各自男婚女嫁,成为了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还好,觉新幸运地娶到了贤惠明理、聪明大方的妻子瑞珏,从此开始了他的幸福生活,时间久了,他便渐渐淡忘了梅。

本来一切已经相安无事,彼此各自安好。但梅婚后过得并不幸福,没多久便成了寡妇,觉新知道后,重新勾起了往事,他感到内疚和痛苦。
觉新的性格弱点在于:当初他和梅的爱情被家长拆散时,不去积极争取与反抗,只是默默承受。事过境迁后再去追忆和婉惜,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后悔药。
梅的性格和觉新类似,她当初既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就应该及时学会放手。后来不应再出现在觉新的面前,徒增伤感而已,还打破了觉新平静幸福的生活。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每段爱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既然连为它争取的勇气都没有,就不配拥有这段爱情,各自放下安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
没有能力使人幸福,就不要轻易承诺
觉慧和鸣凤是一对阶层悬殊的恋人,觉慧是本城首富高家的少爷,而鸣凤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使唤丫头,他们之间其实一开始便注定没有未来。
除了阶级地位不去说,觉慧就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人。他喜欢鸣凤,只是喜欢她的青春美丽,可爱灵动而已,并没有打算娶她为妻。
他没有能力给她幸福,他连自己的主也作不了。但偏偏要去招惹纯真的鸣凤,在花园里向她表白,对她许诺,其实她在他的心中不过如此。

当鸣凤知道自己要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姨太时,她去找觉慧求助,觉慧却只顾忙着自己的事。他也不问问鸣凤有什么事情,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
后来觉慧知道了这件事,他也没有去向爷爷求情,这说明觉慧的心里,阶级观念还是很重的。他知道高老太爷不会签应,所以他选择放弃鸣凤。
尽管鸣凤投湖死后,觉慧一度很难过,但没过多久,他也便忘了。真为鸣凤感到不值,觉慧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人,他给过她一份少得可怜的爱,却间接毁灭了她。
爱人是一种能力,没有能力就不要轻易去爱。爱一个人需要有责任和担当,如果没有这些,爱就是空洞和缺乏生命力的,不会有好的结果。
3
好的爱情既要门当户对,又能彼此成就
觉民和琴也是表兄妹,他们的家庭背景是相似的,只不过觉民的家庭人员更多更复杂些,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一般原生家庭相似,三观不会差距太大。
觉民告诉琴,他们的学校准备招收女学生,琴很想去报考,觉民就每天去她家帮她补习英文。他们在慢慢地相处中,志趣相投,彼此欣赏对方,发展成了一对恋人。
但他们的爱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高老太爷要觉民娶冯乐山的孙女,但觉民果断拒绝了。他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他要自己来选择命运和婚姻。

他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来抗婚,挑战高老太爷的权威,琴也一直在关心和鼓励他,为他输送了不少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两颗坚强勇敢的心越来越近,始终不放弃彼此。终于有一天高老太爷妥协了,他放弃了为觉民安排婚姻的决定,觉民和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爱情需要门当户对,但光有门当户对是不够的。好的爱情能够给人带来勇气和力量,遇到困难时彼此守望相助。只有这样,爱情的小船才能行驶得顺风顺水,才能驶向幸福的港湾。
04
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的,但要拥有高质量的爱情却是不容易的。爱情需要两个人真心实意彼此去爱对方,用心去好好经营,才能长久。
只有明白了爱情中的道理,才能更好地经营爱情,明明白白去爱。